马关条约引发的瓜分狂潮与民族觉醒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的中日《马关条约》文本:

年,以朝鲜东学党起义、朝鲜政府向中国请兵为契机,日本派大军进入朝鲜,并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清军在年9月平壤之战和黄海海战中的相继失利,使战局急转直下,战场亦由境外转移到中国境内,而年2月威海卫之战清军的失败,更是使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清廷无心恋战,日本则继续保持军事压力,大有海陆并进直捣京师(今中国北京)之势。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早就从年10月起便不断透过欧美列强向日本求和,而到战争后期,日本亦认为“日清战争不能无限期继续下去,媾和谈判的时机早晚必会成熟”,因此也同意媾和。就这样,中日两国最终坐到谈判桌上,开始了马关和谈。

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

1、中国承认朝鲜的独立自主,废绝中朝宗藩关系。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给日本。

3、赔偿日本军费银二亿两。

4、开放重庆、沙市、苏州和杭州为商埠。

5、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各怀鬼胎,三国干涉还辽

甲午战争未起以前及既起以后,李鸿章用各种外交方法,想得西洋各国的援助,但都失败了。国际的关系不比私人间的关系,是不讲理,不论情的。国家都是自私自利的,利害相同就结合为友,为联盟;利害冲突就成为对敌。各国的外交家都是精于打算盘的。

西洋各国原想在远东大大地发展,但在甲午以前,没有积极推动,一则因为他们忙于瓜分非洲;二则因为他们互相牵制,各不相下;三则因为在远东尚有中国与日本两个独立国家,具有相当的抵抗能力。

在中、日战争进行的时候,李鸿章虽千方百计地请求他们的援助,他们总是抱隔岸观火的态度,严守中立。他们觉得中国愈败,愈需要他们的援助,而且愈愿意付出代价。同时他们又觉得日本虽打胜仗,战争总要削减日本的力量。在西洋人的眼光里,中、日战争无论谁败,实是两败俱伤的。他们反可坐收渔人之利,所以他们不援助我们于未败之前。

《马关条约》签订6天后,俄罗斯帝国因日本占领辽东半岛,阻碍它向中国东北伸张势力,便联合法国和德国两国进行干涉,三国联合起来强迫日本退还辽东半岛,包括旅顺、大连在内。主动是俄国,德、法不过附和。

当时俄国财政部长威特(Witte)正赶修西伯利亚铁路,他发现东边的一段,如绕黑龙江的北岸,路线太长,工程太困难;如横过我们的东三省,路线可缩短,工程也容易得多。同时海参崴太偏北,冬季结冰,不便航行。如果俄国能得大连、旅顺,俄国在远东就能有完善的军港和商港。完成西伯利亚铁路及得一个不冰冻的海口,这是威特想要乘机而达到的目的。

法国当时联俄以对德,俄要法帮忙,法不敢拒绝,何况法国也有野心想乘机向远东发展呢?

德国的算盘打得更精。他想附和俄国,一则可以使俄国知道德国是俄国的朋友,俄国不必联络法国;二则俄国如向远东发展,在欧洲不会多事,德国正好顺水推舟;三则德国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援助的代价。

这是三国干涉《马关条约》实在的动机。结果是日本于年5月4日决定放弃辽东半岛,但要中国以白银万两将其“赎回”。史称“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在甲午中日战争后一共勒索了中国两亿三千万两巨额白银。

然而,三国干涉还辽对日本来说仍然是飞来横祸,它使日本藉由甲午战争获胜之机侵占满洲(中国东北)的企图遭到粉碎,也使俄国增强其在远东的势力,遏制了日本在东北及朝鲜的扩张。为了实现日本“大陆政策”的第二步(吞并朝鲜)和第三步(进军满蒙),日本重新整军备战,于十年后发动对俄罗斯的战争。

铸成大错,李鸿章签《中俄密约》

光绪二十二年()的《中俄密约》是李鸿章终生的大错。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无于短期内再进攻中国的企图。是时日本政府反转过来想联合中国。因为西洋倘在中国势力太大,是于日本不利的。威特的本意不是要援助中国,是要利用中东铁路来侵略中国的。以后瓜分之祸及日俄战争、“二十一条”、九一八,这些国难都是那个密约引出来的。

李鸿章离开俄国以后,路过德、法、比、英、美诸国。他在柏林的时候,德国政府试探向他要代索辽东的报酬,他没有答应。德国公使以后又在北京试探,北京也没有答应。光绪二十三年()秋,山东曹州群众杀了两个传教士,德国乘机一面占领青岛,一面想要租借胶州湾及青岛及在山东修铁路和开矿的权利。中国于光绪二十四年()春答应了,山东就算是德国的势力范围。

李鸿章:

俄国看见德国占了便宜,于是调兵船占旅顺、大连。俄国说为维持华北的势力均衡,并为助中国的方便,不能不有旅顺、大连,并且还要修南满铁路。中国也只好答应。

我们费三千万赎回来的辽东半岛,这时俄国又夺去了。俄国还说,他是中国唯一的朋友!俄国的外交最阴险:他以助我之名,行侵我之实。

以后他在东北既有了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及大连、旅顺,东三省就成了俄国的势力范围。

英国要求租借威海卫和九龙及长江流域的优越权利,法国要求租广州湾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优越权利,日本要求福建的优越权利,意大利要求租浙江的三门湾。除意大利的要求以外,中国都答应了。这就是所谓瓜分。唯独美国没有提出要求,但他运用外交,使各国不完全割据各国所划定的范围,使各国承认各国在中国境内都有平等的通商权利,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门户开放主义。

这种瓜分运动就是甲午的败仗引起来的。在近代的世界,败仗是千万不能打的。

瓜分狂潮,激起民族意识觉醒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与此同时,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同时,也刺激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觉醒。

朝在《马关条约》中割让了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至此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在台湾省首府台北,割台的消息传来,“若午夜暴闻惊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风云变色,若无天地”。全台男女老少、市农工商、贩夫走卒,鸣锣罢市,涌入省府,愤怒抗议朝廷的割台行为,决心誓死保卫台湾。反割台斗争是近代中国一次爱国主义的壮举。尽管它最后以失败告终,但它充分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指年6月至9月21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领导人物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政治改良运动。

义和团是19世纪末中国农民阶级发动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历史无言,精神不朽。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救亡图存、上下求索的历史。革命先烈用血为我们铺路,他们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延续传承。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从《马关条约》文物中我们看到一个政府的懦弱和无能,直接关系到民族的存亡,让我们意识到在某些方面认识到要学习外国,要与外界沟通。但是,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领域却一直处于空白状态。必须以发展生产力为基础,并且完善科技,文化,教育等诸多软实力。

勿忘国耻,匹夫有责。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cd/124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