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的基本程序和原则

福建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al/171019/5774246.html

1.调味的基本程序

加热前调味:在原料未下锅加热前,先用精盐、酒、酱油、糖、胡椒等抹在原料上或腌渍一定的时间,使其味道渗透到原料内部。也有先在原料上挂糊、上浆的,此法适用于鸡、鸭、鱼、虾、肉类原料。有些配料如青笋、黄瓜等,也需要在烹调前用精盐腌一下,以腌去部分水分,呈现成味。

加热中调味:菜肴原料下勺后,根据菜肴的不同口味要求,随菜肴原料加热变化,放入相适应的调味品,以决定菜肴的味道,这是关键性的调味。

加热后调味:为弥补莱肴加热前或加热中调味的不足,增加菜肴的滋味,有些菜肴往往在装盘后还需要加一些辅助的调味品,再进行一次调味。如“干炸丸子”“软炸里脊”等均需在成菜后用花椒盐撒食或蘸花椒盐食之。此外,各种炝制、拌制的凉菜,也需在加热后用精盐、味精等调味品调味。

2.调味的基本原则

了解和掌握调味的原则是做好菜肴的关键,即根据各地经济、文化、风俗、饮食习惯等来调味。

调味要准确掌握原料的性质。

凡是鲜活的荤素原料,要保持它本身的味道,切忌被调味品所掩盖。如鸡、鸭、鱼、虾、肉类、蔬菜等,均不宜过咸、过酸、过甜、过辣等,要注意保持其本身的鲜美味;不新鲜的原料和带有腥膻异味的原料,如牛、羊、野味、内脏等,应多加酒、糖、胡椒、花椒、五香、葱、蒜、姜、干辣椒等调味品,以达到解除腥膻异味的目的,并促其鲜、香;有些原料本身无显著的鲜味,如海参、木耳、发菜等,要适当增加调味品,以增加其鲜味。

调味必须适应地方口味和季节性的变化:人们的口味,随着地区、气候、习俗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四川人喜欢吃麻辣味;广东人喜欢吃酸甜、生鲜味;浙江人喜欢吃甜鲜味;北方人喜欢吃带葱、蒜味的菜等。从气候上讲,夏季比较炎热,易出汗,食欲较差,人们比较喜食清淡、爽口的菜肴;而冬季比较寒冷,人们比较喜食味较浓厚的菜肴,俗话说“春酸”“夏苦”“秋辣”“冬成”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春天易感疲劳、发困倦,酸味可以提神;夏天,苦味(苦瓜)性凉,能解暑;秋天,辣味能去凉提热,帮助人体适应气候的变化;冬天,多吃些盐可以增加人体热量,帮助人体抵御寒冷。

决定菜肴的主味:首先要决定菜肴的主味,之后按主味的要求,正确进行调味;做同一种菜肴,无论烹制多少次,口味要做到始终一致。

要掌握调料添加顺序:

其原则是渗透力弱的调味品先加,渗透力强的调味品后加。例如先放砂糖,其次是食盐、醋、酱油、味精。如果先放食盐,就会阻碍糖的扩散,因为食盐有脱水作用,促进了蛋白质的凝固,使食物表面发硬且具有韧性,砂糖渗入就很困难。没有香味的调料(食盐、砂糖等)可在食物中长期加热而无妨;有香味者则不可如此,以免香味散逸,因此不可早加,这就是醋和酱油应在食物起锅前再添加的理由。

味精在菜肴烧好后盛盘之前添加为好,而且最好只在汤、菜中使用。炒鸡蛋不要放味精,因为鸡蛋中含有许多与味精成分相同的谷氨酸钠,炒鸡蛋放味精,不但增加不了鲜味,还破坏了鸡蛋本身的天然鲜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cd/12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