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法学院一直致力于推动科研工作扎实、稳步前进,不论是纵向课题的申报,还是横向课题的研究,青岛大学法学院为师生搭建起了坚实稳固的科研平台。
为提升法学院师生科研水平,青岛大学法学院于年7月16日下午邀请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院长崔永东教授莅临青岛大学法学院,在青岛大学会议中心举行了以“科研平台建设与横向课题研究”为主题的座谈研讨会。研讨会由青岛大学法学院牛传勇副教授主持,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蔡颖雯教授,张超副教授担任与谈人。青大法学院一众师生积极参加,聆听崔永东教授讲解科研平台建设与横向课题等相关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作为资深的法学专家与司法学新学科的领头人,崔永东教授对科研平台建设颇有见解。崔教授以回顾华东政法大学司法学研究院建立四年以来的经验开始此次座谈会,智库的“从无到有”、百人团队的组建、多次全国性会议的召开等成果吸引着学院老师们的目光。
在此基础上,崔教授提出科研平台建设建设需要具备四大因素——团队、项目、成果与制度,他指出运行良好的团队是基础,而项目则是连接各方面专家人才的纽带;科研平台所取得的成果则是打造品牌效应的关键,当然整个平台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制度保障。
接着崔教授指出司法学研究院短时间实现“弯道超车”是有备而来,建设过程中遵循“四大战略”,体制创新战略、品牌效应战略、团队战略、两条腿走路战略。在要素间的互动以及战略的实施的讲解中,崔教授还特别强调要处理好两对关系:一是学术中心与智库的关系,他指出,学术中心与智库是鸟的两翼,只有当学术与智库二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之时才能够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二是学术研究与服务社会的关系,崔教授将二者并行比作“两条腿走路”。法学作为应用型学科在实现二者间的成果转化享有天然优势,如何做好这一的连接崔教授给出“机构开放、人员流动、内外联合、竞争创新”十六字的指导方针,要求在良好的学术研究基础上重视与社会多方的合作,真正将学术成果服务于社会。
崔教授的经验分享引发了我院各研究中心主要负责老师的思考,针对研究中心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与交流。蔡颖雯院长就学院如何实现成果转化、如何创建智库等问题提问,参与研讨会的各位老师也针对各自研究中心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崔教授一一进行作答。正如牛传勇老师说到:“崔教授这次讲座给出的建议不仅限于方式、方法,这其中暗含的是一种开放、共享、共赢的核心思维。”会上许多教师也纷纷表示,此次会议不仅为广大教师开展科研工作指明了研究方向,还为学院科研发展谱好了主旋律,更为学校的学科发展夯实了坚实基础。
END撰写
李文君
摄影
董淑婷
编辑
袁一鸣邵盛莉
审核
牛传勇
-第九五二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