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绩溪的十碗八麟开祥趾

初冬的季节,应邀去绩溪小住了几日,在黑瓦白墙的小巷中穿行,在小桥流水间流连,深深地被厚重的徽文化所吸引。说到徽文化自然抹不开饮食文化,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确实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就从民间的一桌宴席就可窥知一斑。难得徽州主人的盛情,带我们深入到一个农家小院,领略了一番原汁原味的绩溪十碗八。

十碗八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传统名筵。尤其是绩溪澄源河一带举行红白喜事常用来招待亲朋好友的一种流水席,原有九碗六和十碗八之分。十碗八,是从九碗六(九碗六盘)中发展而来的。九碗大莱加六小碟谓之九碗六,十碗八就是十大碗加八小碟。

十碗八不仅是一种宴席,更是一种徽州文化,婚丧嫁娶之类的大事,来的亲朋好友自然多,由于家中厅堂的局限,只能分几批轮流坐席,谓之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一批开席时间一半在下午三点半,以炮竹为号,头三炮意为准备开席,然后三炮是正式上菜,讲究上台鸡,下台鱼。最后放三个炮杖,就是宴席结束。一般一批一个半小时左右,然后开始下一批,八小碟;瓜子、花生、海蜇丝、粉排骨、猪肝(或猪耳朵)、红枣蚕蛹。其中瓜子花生不能少,谓之加子多生正席;头碗是鸡(块鸡或全鸡。待新女婿必需是全鸡,必定由老婆舅双手齐眉敬上),谓之上台鸡;最后一碗是徽式烧鱼,也要老婆舅送上,谓之下台鱼,如果在乡下包和炒米粉是可以添加的主要是让大家吃饱。

随着时代的发展,十碗八也随之变化可谓千变万化,但是其精髓不会改变。十碗八碟没有所谓的标配,全看食材,丰俭由人。只是人们心目中大致有这样一个期待,八小碟一般有瓜子、花生、海蜇丝、粉排骨、卤猪肝、猪耳朵、红枣、蚕蛹、爆熏鱼等。头碗是鸡,可以是块鸡,整鸡更有面子,或者石鸡炖石耳,然后依次是绩溪炒粉丝、海参籽、红烧肉、乡村焖粉(或炒米粉)、笋片(或萝卜丝)、虾米汤、肉圆,最后一碗是徽式烧鱼(如得全鱼收尾必有好兆头)。每一碗看似粗,吃起来比什么大菜都叫人赞不绝口。如今,这样的十碗八碟只有到很远很远的山里才能吃得到了,因为在那里还能找到原生态的天然食材。

好的食材,还要有出色的厨艺,在徽州每个村子里都有拿得出手的民间厨艺大师,按当地话来讲就是山里伯娘。他们行走在乡间,肩上挎着一个极普通的篮子,里面有一把极锋利的刀、一块干净的方布,所谓的厨具大抵就是这么简单,剩下的就全靠各家各户的大柴锅以及对各种柴火的掌控。稻草、树叶、树枝、劈柴,此外,干湿度也不尽相同,火候决定了烧制食材的味道。对此,山里伯娘烂熟于心,应付自如,将十碗八碟烧出自己的个性特色来,无论走到哪里,都极受村里人敬重。

十碗八与九碗六这两组数字也有不同的寓意,十是取十全俱足、十全十美;九是取九如三祝、九世同居;八是取八仙、八骏、八斗才高、八抬八托;六是取六顺、六艺、六部、六经等一类吉祥语与有关富贵荣华之谚语,以象征家庭旺盛,子姓蕃昌,其来有由,不谓无因也。

坐在临溪而建的农家小院,听溪水潺潺,望山外云卷云舒,品徽菜十碗八,佐以自酿的米酒,在此山光水色间,确让人怡然自得、流连忘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zl/118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