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当土匪,为俄军招募花膀子队,

白癜风治疗医院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js/

说起军阀张宗昌(—),可算是民国军阀当中声名最狼藉的一个,被当作是祸国殃民的军阀标本。人们称他为“三不知”将军,即“兵不知有多少,钱不知有多少,姨太太不知有多少”。

张宗昌像

在张宗昌拉起队伍,风云际会的十多年,有着众多的掌故趣闻在民间流布,至今不绝,其人豪爽大度,舍得花钱。

尤其对手下的“白俄雇佣军”舍得下本钱,每次战前,供应活牛活羊,正宗白兰地洋酒、大炮台香烟等,专门供白俄军战前享受。

张宗昌年轻时闯关东,曾在中东铁路做过扳道工,学会了一口流利的俄语,之后在俄军中做过翻译和“花膀子队”的统领,交了不少俄国人,这为他以后收编白俄军队埋下了伏笔。

穷人家的“灯官”,一生看似豪爽,终究残暴荒唐

张宗昌生于年2月13日,这一天是光绪七年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又称灯节,在民间有“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这一说法,因此,家里给张宗昌起了个小名叫“灯官”。

不过这一说法,有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表述,这暂且放在一边。

幼年时,张宗昌曾接受过短暂的私塾教育,这为后来张宗昌能读书、写字打下了基础,私塾老师祝修德为其起名张宗昌,乃昌盛张氏家族之意。

其实张宗昌也是一个苦出身,少年时代的张宗昌,经常衣食无着,饱尝挨饿受冻之苦。穷困不堪的童年生活既让他过早地饱尝了人间的冰凉,又磨炼了他的意志,增强、提高了他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

▲在地方军阀中,张宗昌要算是名声最差的一位,文化程度最低,但是却喜爱写诗,在衣锦还乡之后,他留下了这样的“诗篇”: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16岁的时候,山东胶东一带又遇荒年,民不聊生,张宗昌就逃到关外。在东北流荡期间,他打过零工,下过煤矿,扛过长活,与扒手、胡匪为伍。

日俄战争期间,23岁的张宗昌就曾为俄军招募“花膀子队”(土匪),他本人就曾经独自深入到某个王姓匪穴,动员该匪帮加入俄国花膀子队。他组建的花膀子队,统领是张宗昌,从此他便有“张统领”的称呼。

闯关东、做土匪,为俄军招募“花膀子队”,之后混迹于海参崴,他凭着聪明和运气,慢慢拉起了队伍。

在民国初年,他由团长到师长,再降冯国璋而赋闲,是为一番起落;其后由旅长升师长,又因战败而落职,只身出走关外,投靠了张作霖,又是二番起落。

在张作霖手下,他从营长做起,由旅长而军长,期间,不断收拢败退到东北境内的白俄军队,组建了一支五千多人的白俄雇佣军,成为他手下的王牌部队。

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张宗昌任山东军务督办,直到年被国民党北伐军逼得退出山东,丢掉部队后,只身出海、逃往日本。

“九一八”事变之后,不甘心寂寞的张宗昌试图卷土重来,被军阀韩复榘精心算计,在济南火车站刺杀。

张宗昌的张扬与湮灭,倏起倏落,与其他北洋军阀的地方军头一样,看似豪爽可爱、雄起壮阔,终究是残暴荒唐。

混迹于东北:张宗昌为俄军招募“花膀子队”

张宗昌高大雄健,混迹于东北期间,张宗昌就组织领导了一支俄国的“花膀子队”呢?这要从日俄战争说起。

年,日俄战争发生后,俄国高级军官马德力多夫认为,要打败日本争夺东北,除使用正规军外,还必须注意联络土匪,与他们结成联盟,让这些土匪成为俄国军队的辅助力量,组织和指挥这些亲俄土匪直接打击日本势力。

这些为俄国效力的土匪,在肩上或臂上都佩戴有“中俄旗式”的标志,中国民众称这些土匪队伍为“花膀子队”。

年4月,马德力多夫亲自“带俄兵及所招之胡匪各队余名,与日本军围击”。可见俄军在拉拢、利用土匪队伍上,下了很大功夫。

日俄战争中的交战双方

早在年,为了在鸭绿江两岸建立俄国的独占基地,马德力多夫开始招募雇佣东北地区的土匪,从长春到沈阳的铁路沿线,是俄国招募东北土匪的重点地区,这一地区在日俄战争期间,遭到俄军的蹂躏,民不聊生,颠沛流离,哀鸿遍野。

日俄战争期间,处决亲俄的清朝官员

日俄战争期间,俄国军官曾命令:“所有在满洲之中国人,均应帮助俄军,以防日本兵。若不听此命,严罚不贷。”

张作霖因为粗通俄语,在日俄战争时期充当俄军的翻译,替俄国军队招募东北地区的土匪,编为俄军的花膀子队。

他本人就曾经独自深入到某个王姓匪穴,动员该匪帮加入俄国花膀子队。后来这个匪队与日军作战失利而全军覆没,俄军又重新补充枪支弹药,由张宗昌组建新的花膀子队,俄军派入十几名俄国人加入,担任指挥官,统领是张宗昌,从此他便有“张统领”的称呼。

还有一次,“张宗昌在俄国人指使下,召集手下民工一百多人,加上部分马贼,星夜兼程,从绥芬河向沈阳进发……冒着枪林弹雨往来于前线与后方基地,深得俄军赏识。”

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给张宗昌的花膀子队发三个月的遣散费,张宗昌扣下四五十万卢布中饱私囊。

称雄海参崴黑道白道,携部出海投奔陈其美

在辛亥革命前夕,当时,张宗昌跑到海参崴(今符拉迪沃斯托克)做警察。当时海参崴华人特别多,为了方便管理华人,沙俄的远东当局雇了好些华人警察,或者说叫门警和协警,张宗昌就是其中一个。

不过,他是华人警察中的老大,地位相当于当年上海法租界的黄金荣。

张宗昌一米九的大个子,相貌堂堂,更别说还指挥过“花膀子队”,真枪真炮地干过,所有的华人警察都听命于他,华人在那里大小事情都会找他,连俄国人也让他三分。

在海参崴周围方圆几百里的地界,黑道白道都买张宗昌的账,当年海参崴新来的雏妓,第一夜必须是他享用。

后来,在辛亥革命爆发之后,南方的革命党人开始筹备北伐。鉴于南方革命军缺乏骑兵,而东北马贼举世闻名,于是,黄兴和陈其美先后派了若干人乘船来到海参崴,转道进入东北,淮备在马贼中招募一些骑兵。

陈其美戎装照

在张宗昌的斡旋下,革命党人联络上了当时在海参崴以北多里大山里占山为王的胡匪刘弹子,此人有差不多一两万的部众,多为马贼,官兵一直拿他们无可奈何。

革命党人很快就说服了刘弹子,他们下山来到了海参崴,在张宗昌的牵线下,商议好了具体的条件。

最后达成协议,革命政府先给刘弹子以骑兵团长的名义,由刘挑选精锐人组成骑兵团,所有的费用,所有的运输安排,均有革命党人负责。

就这样,巨匪刘弹子和张宗昌以及部下,连带一些张宗昌在海参崴的小兄弟,分批乘船南下,到了上海。

可到了南方之后,原本做团长的刘弹子降级成了营长,而团长变成了张宗昌。在山里称王称霸的土匪头子,出山之后,毕竟没有像见过世面的流氓头子吃得开,三转两转,就晕了。

刘弹子不甘心,决意反抗,但却像老虎离开了山林,施展不开,不得已,只能带人走路,回到东北重归山林。可怜走的时候,只带走几个手下。

在上海滩的革命党人陈其美,很欣赏张宗昌,张宗昌就在上海督军陈其美麾下做光复军独立骑兵团的团长。

然而在二次革命时,张宗昌又阵前倒戈,投靠北洋大将冯国璋,换了主子。投靠了“新东家”,一般都会受气,但他赶上了一个“厚道”的主公,部队居然得到了扩编,编为江苏暂编第一师,张宗昌成了师长。

再寻靠山:投靠张作霖后,又有了枪杆子和地盘

年,皖系军阀段祺瑞要武力统一,对南方用兵。非嫡系的张宗昌,被后来的江苏督军李纯支到了湖南前线,其实就是消耗他的实力。

北洋军阀图系

狡猾的张宗昌,在战争初期,刻意保存实力,没打什么硬仗。但拖到年,随着直系干将吴佩孚的突然撤兵,整个北军战线土崩瓦解,张宗昌的暂编第一师也崩溃了。

张宗昌只身带着一大笔军饷,回到了北方,他用这些军饷买了十几个金狮子,送给曹锟,意图弄个一官半职,曹锟虽然乐意,可是吴佩孚知道以后,看不起张宗昌,坚决反对。

张宗昌倒也潇洒,金狮子也没要回来,转身出关,投奔奉系军阀张作霖去了。

投靠奉系之后,张宗昌也只能从头干起,先任宪兵营营长。不久,吉林军旅长高士傧(原吉林督军孟恩远外甥)联合胡匪卢永贵,叛变作乱。

张作霖(剧照)

当时张作霖刚在直奉战争中战败,无大兵可派,便决定派张宗昌率宪兵营去应战。

双方实力悬殊,但由于土匪卢永贵手下的大小头目,很多都是和张宗昌当年一起闯关东的同乡,凭着这种关系,张宗昌振臂一呼,兵不血刃,即把胡匪收编为三个团,张宗昌又吸收了从俄国逃到东北的部分白俄军队,扩充了实力。

张作霖听说之后,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吉林省防军第三旅旅长兼吉林省绥宁镇守使。这样,张宗昌手中又有了枪杆子和地盘。

再赴海参崴:改编余名白俄溃兵

到了年的秋天,张宗昌轻车简从,重返阔别十年的海参崴。

十年前,他带着自己的弟兄,渡海回到烟台,投靠沪军都督陈其美。十年后,他又重新回到这里,不过这次他带着张作霖的特殊委托而来,就是伺机收编溃退的白俄军队。

白军以保皇党派为基础,在沙俄时代,沙皇常被冠以“白色沙皇”之称。白色则成为皇室的代表颜色,主要将领有邓尼金、高尔察克等人。

这还要从俄国十月革命说起,年11月18日,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宣布自己为“全俄罗斯最高执政”,其他白军将领如邓尼金和尤登尼奇都承认了他的政权。

高尔察克指挥大军自东向西发动进攻,曾一度对苏维埃政权构成致命威胁。苏联红军随后展开反击,高尔察克节节败退。年11月,鄂木斯克被红军攻占。

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

为保存实力,高尔察克决定率部横穿多公里的西伯利亚,撤往太平洋沿岸,寻求日本的支持。高尔察克终究没能到达太平洋沿岸,最后还是落到了苏维埃政权的手里。

而撤到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高尔察克残部数以万计,加上原先就在远东活动的谢苗诺夫等白军将领,流落在远东的白军数目恐以十万计。

这些白军分成形形色色、大小不一的武装团体,都在为未来的前途命运发愁。

高尔察克政权灭亡后,年初,在海参崴,又出现了一个“俄罗斯临时政府”。该政府自设总理,宣布继承高尔察克政权的法统。

年初,经过一番激烈的权力斗争后,临时政府总理被迫下台,新总理米罗夫继任。这位新总理既有当地富商的财政相助,又有驻海参歲日本干涉军的军事支持,一时风头不小。

“新总理”上任后,积极与边境另一侧的东北奉系军阀张作霖联系,张宗昌此次前往海参崴要拜访的,就是这位俄白军“临时政府西伯利亚总理”米罗夫。

后来,红军攻入海参崴,听从“临时政府”指挥的白军残部还有1万多人,他们全部沿着中俄边境撤到绥芬河附近。

沙俄白军

按照之前的约定,张宗昌愿意接受改编余名白俄溃兵,暂时编成1支白俄部队,日后这支部队发展壮大,成为了人们口中日常提及的“白俄军”(白俄军先遣第一梯队),以及后来的奉军第65白俄独立师。

这就是张宗昌手下的王牌部队:白俄雇佣军的前身。(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zl/126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