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入口嫩滑,味道鲜美,食疗功效多且营养丰富。
可也有人医院,让这一家人陷入生命危机。
木耳中毒事件:
7岁的雯雯躺在ICU的病床上,面容苍白。她的病情危重,入院后迅速出现昏迷和肝功能衰竭,几个脏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不全。已经进行了四次全身血浆置换,每次毫升,且要进行连续血液净化以保持体内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图片来源:青年时报
但是,体内毒素的杀伤力太强了,小女孩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功能渐次出了问题,全身脏器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
“一般情况下,四个脏器衰竭,死亡率就非常之高。”与此同时,雯雯的妈妈也在抢救中,弟弟脱离了生命危险。
调查后发现,放倒一家人的居然是一盘家常菜“黑木耳”。事实上,泡发和烹饪黑木耳过程中,有一个致命的错误,可能大家都犯过.....
木耳泡发两天两夜
原来:前不久,雯雯的妈妈拿起了泡发好的黑木耳,略微焯水捞起,加入调料,凉拌给两个孩子吃。雯雯爱吃黑木耳,一下就吃了不少,弟弟不爱吃,只动了几筷子。
一盘黑木耳下肚后,姐弟两个照常玩乐。到了第二天傍晚,雯雯开始出现呕吐和肚子疼,精神变得萎靡,随后,妈妈和弟弟也相继出现相同症状。
医院一查,肝功能指标超过正常几百倍。
医生初步判断,食物中毒,与雯雯家属一聊才知道,原来她们吃的那盘黑木耳足足泡发了两天两夜。
雯雯妈妈就把黑木耳放在家门外的露天泡发,两天两夜后,焯水后就直接凉拌食用。
木耳中毒死亡率高达50%
浙江省疾控中心对于雯雯血液的检测,确诊雯雯血液中有米酵菌酸。目前,对于这种毒素的治疗,没有特效药。
为了竭力挽救雯雯的生命,把体内毒素尽量排出,雯雯的血浆进行了四次置换,每次毫升,对于这样一个7岁女孩来说,这样大幅的血浆置换,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四次。
但即使是这样迅速和及时的抢救,雯雯的病情依旧让人揪心,在流行病学调查中,米酵菌酸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极为凶险,死亡率高达到50%以上。
罪魁祸首——米酵菌酸
木耳也好,银耳也好,香菇蘑菇也好,这些菌类都含有营养成分,可以成为细菌的培养基。干的时候,微生物没法生长。一旦泡水,在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就不可避免地滋生多种微生物,变成培养基。
如果运气不好,其中可能会增殖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它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凶猛。
一旦中毒,轻则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吃得量少还能恢复健康,如果摄入量多一些,则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皮下出血,乃至惊厥、抽搐、血尿、血便等情况,可能导致人体多器官衰竭,还没有特效药,中毒病例的死亡率竟高达50%以上!
最可怕的一点是,这种毒素非常耐热。即使泡过的木耳认真清洗过,还在沸水中焯烫过,毒素还是没法完全去掉。
冰箱泡发食物安全且美味
其实,在冰箱里泡发食物,有额外的好处。在低温条件下,氢键力会加强。
这时候食物中蛋白质、多糖和水的亲和力增大,能够吸入更多的水。
所以,冷藏条件下泡3-4小时的黑木耳、银耳,体积更大,口感更饱满,吃起来口感更好,“肉头”有弹性。
相比而言,如果用热水、开水来泡,吸水不充分,吃起来的口感就差多了。
木耳冷藏泡发好后,放在沸水锅里,焯1分钟,或者蒸几分钟,充分杀菌。然后再捞出来,晾在大盘中(别用生水冲了)。然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凉拌了。
如果是常温下泡发木耳,建议用凉水,浸泡约2-3小时至完全泡开便可。这样泡发的木耳,不但数量增多,而且质量好。
但最好不要隔夜或超过8个小时,尤其在气温较高的秋夏季节,以免滋生微生物。
泡发木耳小技巧
技巧一:加白糖浸泡木耳,可以加强木耳的对水的吸收,加快泡发。
技巧二:泡发的木耳用食盐和面粉混水再浸泡冲洗几分钟,因为食盐能起到杀菌,而面粉有吸附作用。最后用清水洗净时,一定要记得焯水。
最后,不要一次泡发过多的干货。不管是木耳银耳,蘑菇海带,还是海米干贝,海蜇海参,泡发之后一定要尽快吃完,泡好之后在冰箱里储藏也不要超过24小时。
来源:高质量生活家
ID:gzlsh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