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宜养藏,进补正当时

立/冬/节/气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节气分为3个5天,并由此定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问候

在这特别的日子里,中康颐养为大家送上一碗饺子,平安做皮,健康做馅,温度做汤,开心做料。希望它带来的美好能陪伴大家整个冬天,祝大家健康幸福!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养生

民间素有“立冬补一冬”“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中医介绍,这是因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冬季进补食补为先,但也有一定的原则,不能一味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冬季饮食要以“温补”为主,避免盲目进补。在冬季应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热,在饮食上依然要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01

以增加热量为主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称为产热营养素。所以,冬季我们要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狗肉、羊肉、牛肉、鸡肉、鹿肉、虾、鸽、鹌鹑、海参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质及脂肪,产热量多,御寒效果最好。人体的甲状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状腺素,它能加速体内很多组织细胞的氧化,增加身体的产热能力,使基础代谢率增强,皮肤血液循环加快,抗冷御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含碘丰富的食物有海带、紫菜、发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02

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在冬季上市的蔬菜中,除大白菜外,还应选择圆白菜、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绿豆芽、油菜等。这些蔬菜中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03

增苦少咸

冬天肾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咸味食品,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04

不可盲目“进补”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吃“腊八粥”有助于增加热量和营养功能。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立冬养生吃什么?总的来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此时宜少吃生冷或燥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食物,如鸡、鸭、鱼类、芝麻、核桃、花生、黑木耳等,同时配以甘润生津的果蔬,如梨、冬枣、柑橘等。同时,可配合一些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祝福

寒风萧萧,声声怒号;青山寂寥,红叶乱飘;嘘寒问暖,阳光照耀;偶有雪花,片片曼妙;降了温度,情意在烧;祥云翩翩,幸福袅袅;立冬问候,愿你大好!立冬到,祝福到。中康颐养温馨提醒:天冷多穿衣服,健康永保平安!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立冬谚语

地区

谚语

全国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北方

立冬打雷要反春。

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立冬之日起大雾,冬水田里点萝卜。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气多。

南方

立冬东北风,冬季好天空。

立冬南风雨,冬季无凋土。

西风响,蟹脚痒;蟹立冬,影无踪。

立冬种豌豆,一斗还一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tz/107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