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1)
文/李书勇
-4-6
海参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一种非常古老的棘皮动物,在6亿多年前的前寒武纪就已经存在,是现存最早的生物物种,有“海洋活化石”之称。历经几次地球大毁灭,沧海桑田,却得以生存下来,数度见证了地球的变迁。受此启发十多年前我写了《海参与进化论》一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2)
文/李书勇
-4-7
人类很早就开始食用海参,我国正式的文献记载可追溯到三国时期。
沈莹(三国·吴)的《临海水土异物志》记载:“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土肉”即海参,“炙食”,望文生义,也就是烤着吃。这是中国人吃海参最早的文字记录。
《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海参“生百脉血、治体息痢。”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可报天。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3)
文/李书勇
-4-8
生之谓性。告子曰,食色性也。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但却是通过王宫贵族,达官显贵来弘扬的。
传说,最早与海参结缘的帝王是秦始皇,曾遣徐福携三千名童男童女入海,求长生不老仙丹,不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来宝贝就在身边。在山东境内,与始皇扯上关系的“海參趟子”至少有五个,即蓬莱、芝罘岛、养马岛、桑岛和琅琊台。
格物致知,修身齐家。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4)
文/李书勇
-4-9
写进史书的第一位帝王级海参粉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先帝最喜欢用海参、鳆鱼、鲨鱼筋。”重八喜海产,尤love海参。然,明定都于内陆南京,并不靠海;灰刺参一年两季,捕获必有时限。
附会的故事来了。人们为了向朝廷进贡海参,解决路途遥远,活參难以保存的问题,研制出最初的海参加工工艺,使用食盐和草木灰干制海参,干海参的加工工艺便发明于此时。
上有所好,下必盛焉。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5)
文/李书勇
-4-10
黄渤海产刺参生长温度为0.5~23℃。一般两年以上參龄的刺参水温超过23~26℃开始夏眠,低于0℃开始冬眠;每年捕捞两次,4~5月份和10~11月份,遂有春參、秋參之说。
技术革命可能带来的是科学革命,也可能带来的是产业革命。活海参体内含有自融酶,如果不及时加工,离开海水两个小时便化作一滩水。鲜參干制,解决了海参时空阻隔问题,达到了稳定供应的目的。
民胞物与,物尽其用。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6)
文/李书勇
-4-11
讲了五小节,核心要点来了,难道鲜參干制仅仅是为了解决储运问题吗?好像不全是。
鲜参的胶原蛋白经过干制、涨发,从而更有利于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古人大喜过望。另外还涉及一个不得不提的重要成分,即海参皂甙。因许多人把“甙”误读作“干”音,以致后来科普文章约定俗成广泛使用“海参皂苷”来取代“海参皂甙”的提法。
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
为什么要把鲜海参加工成干海参?(7)
文/李书勇
-4-12
上节提到了海参皂苷,海参皂苷是棘皮动物海参的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也是其进行化学防御的物质基础,具有细胞毒性。
药理实验证明,多种海参皂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及免疫调节作用,海参皂甙还具有激活β胰岛细胞活性、平抑高浓度血糖功效。海参皂苷特殊的化学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