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狐哥哥/文向以桦/手绘
一百年前的成都(伍)
从4月23日至今,我们陆续介绍了《成都通览》中列举的“成都的饭甑子装过的米”“成都人的篼篼里曾经装过的蔬菜”“成都人的灶台上曾经摆放过的作料”,在这些食材的讲述中,同时还展现了百年前我们成都人的“油盐柴米酱醋茶”,今天我们继续看——
川人做菜,无论居家还是餐馆,纯粹的“素”只是流派一种。绝大多数的菜肴,还是离不开“朒朒”(音:ga)的,也就是或多或少菜里都要有肉类。川菜的烹制法,基本上是针对“荤菜”而来的。
别认为菜里有肉是很顺理成章的事,在近代以来,还是有过肉类的短缺时期,吃肉是奢侈的享受,称为“打牙祭”。甚至还有过凭票证一个月供应一斤或者一斤半肉类的时期,至今是很多人抹之不去的记忆。
傅先生生活的时代,买肉只要钱。而且品种之丰富,与当下相差无几,除了生猛海鲜没办法外,畜禽水产、干(发)海货都有。《成都通览》的“成都的肉脯品”这一节还在题目后说:“随时均能买,极方便。”比较当时物价,并不贵。列举一些畜禽肉类时价(计量以当时的“十八两秤”为单位。“老秤”一斤五百克,分为十六两,每两三十一点二五克。十八两秤,在十六两制一市斤上面加二市两,就是五百六十二点五克。年废止各种“老秤”,统一为十两一斤五百克的计量标准)。
猪肉:每斤一百二十文(相当于一斤菜油、或者一斤二两上等川南青茶、或者二斤二两本地产烧酒。);猪肚:每个一百二十至一百四五十文;猪油:每斤一百四十文(买肉较多者,可与肉价同);猪头:每斤七八十文;猪蹄:每个二十五六至三十四五文;猪腰:每个三十文上下;猪蹄筋:每根六文;猪舌:每个一文(简直是白送)。当时成都习俗喜欢吃黑猪肉,对外来的非黑猪品种不“感冒”。可惜成都本土黑猪今天已经跟大熊猫差不多一样珍贵了。
黄牛肉:每斤七十文至八十文;水牛肉:每斤四十八文至五十六文;牛杂:每斤六十四文至七十文。羊肉:每斤一百三十文至一百四十文,如是大尾羊(应该是从西北草地来的)每斤六七百文;羊杂(煮熟):每斤二百四十文。成都人有个传统习惯,就是不爱吃水牛肉,说是不好吃,此习惯至今如此,卖肉的都要写个牌牌注明品种。此外,那时候就有来自草地的牦牛肉在成都销售,只不过受运输能力限制,数量不是很多,傅先生评论牦牛肉,说“肉美”。
鸭:水盆鸭每斤一百余文至二百文;鸡:笼子挑来卖的活鸡,每斤一百二十文。生鸡宰杀洗净后,每两(老秤,每两31.25克)十二文。鱼:当时人崇尚鲫鱼,称为上品,每斤一百数十文。鲤鱼鲢鱼等也有,当时没有商品养殖,应该都是野生的。虾:应该是本地的野生河湖虾,普通市民少于消费,多数是捕捞者定向对餐馆销售,所以价格也随餐馆的需要量浮动,价格大致在一百八十文到三百文之间。
当时没有新鲜海货,但干腌和水发货是很丰富的。鱼翅品种有玉脊翅、大面翅、长单翅、中单翅、夹片翅等。海参品种有大开参、小开参、常刺参、白海参等。还有种类繁多的鱼肚、鱼唇、蛏干、瑶柱(干贝)、鲍鱼干、银鱼干、金钩、鱿鱼、蛰皮、对虾、川南肥鼍(团鱼)、鱼肚等;还有今人少见的乌鱼蛋、鱼脆、虾蛋等。有几样要解释一下:乌鱼蛋是由雌墨鱼的缠卵腺制成的,加工时,将鲜墨鱼的缠卵腺割下来,用明矾和食盐混合液腌制,使之脱水并使蛋白质凝固即为成品。鱼脆是鲨鱼头颈部的软骨,经干制加工而成,用作高级宴席的汤品,称为八珍之一。虾蛋是指虾卵,又叫虾籽,分海虾籽、河虾籽两类,虾籽及其制品均可做调味品,味道鲜美。
说到成都的本土河湖水产,傅先生不无遗憾地说:“鱼类甚少,除鳅、鳝、鲫鱼外,多自外属运来”。他列举的成都鱼品种只有十四种:鲤鱼、清波鱼、刺泼鱼(鳜鱼)、墨鱼(产自乐山的江团)、鲫鱼、鳅鱼(用于养猫)、黄鳝、白鳝、鲢鱼(应该是鲶鱼)、黄辣丁、乌鱼、金鱼(观赏鱼,不可食)、红鲫鱼(少人食,养在池中观赏)、麻麻鱼(四川人看到这个名字都能会心一笑)。傅先生的分类法也许不够科学,但那时候鱼类品种不如今天多也是事实,至少“四大家鱼”的商业性规模饲养还没有起步。关于成都的水产,傅先生还列举了河虾、团鱼(很贵)、螃蟹(本地螃蟹肉少无黄,吃的人少)、螺蛳、乌龟(腥气重)等。
百年前的四川乃至全国,没有今天这样的保护野生动物的观念,也没有相应法律法规,所以那时候的人也难免对野生动物下手,被称为“野味”。人们认为,河里的鱼虾是野生的,可以捕捞,野生鸟兽为什么不可以打来吃?这样的观念今天也没有完全消除。于是在成都的餐馆里就出现了野鸡、斑鸠、青蛙等原料做的菜肴。《成都通览》没有具体介绍野味的交易情况,但餐馆菜品中此类不少,可见颇有市场。
除了生鲜干腌肉品,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还有大量做肉食加工的商家。由于成都城市强大的消费力,使肉食业的深加工、精加工得到相当大的促进,达到了分工很细的地步。街上铺子里出售的加工成品或半成品有:鸭掌、鸭舌、羊杂、烧鸭子、盐鸭子、豆豉鱼、酥鱼、白油鸡、红蹄子、板鸭、鸭胸肉、砂仁肘子、卤鸽子、鸭翅、红肚子、红肠等,还有类似麦当劳全家桶的“攒盒”,十几种可供下酒的腌卤肉品集中在一个盒子里。街边摊子上出售的有:盐鸡、盐鸭、卤鸡、卤鸭、烟熏鸭、皮蛋、盐蛋、卤帽节子、猪头肉、猪耳、猪嘴、卤肝子、炸虾、干牛肉、咸牛肉、红牛肉、牛尾、卤肚子、卤豆腐干、香肠、兔肉、卤五香蛋、蒸肥肠、蒸牛肉等。
在成都市面销售的腌制肉类,大宗的有:宣威火腿、眉州火腿、汉州火腿、金华火腿、西藏风猪肉、简州腌鸭子等。蛋类供应很丰富,除了鸡鸭鹅鲜蛋,还有很多蛋制品,如皮蛋、盐蛋、五香蛋、灰蛋等。可见那时候的成都吃货们,口福还是很好的!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