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74665.html
最近一直看《梦华录》,打断了我连续写明史题材文字的计划。
北宋一百六十多年,因为太祖誓碑的原因,总体上政治比较宽和。百姓的日子也还能过。起码饿殍遍野的事不多。
宋朝的大规模党争起于王安石变法。王安石性格燥急,他虽不是伪君子害人,但做事未免落到菩萨心肠,霹雳手段的窠臼。
最终变法半途而废,富国强兵的理想没有实现,却把政治局面搞得一塌糊涂。神宗之后几代帝王,新党旧党交替执政,谁上台都把对方往死里整。北宋初年君臣共治一团和气的局面再也没有了。
有人说宋徽宗赵佶是南唐后主李煜再来。是不是说不好,但他的艺术才能、政治做派,真和李煜很相似。两人性格,用两字来形容就是:懦夫。
宋徽宗不仅自己懦弱,他的两个儿子宋钦宗赵桓和宋高宗赵构,都继承了这个性格特点。这父子三人,实际做个舞文弄墨的宗王更加适合。
赵构赵构是赵佶的第九子,本与皇位无缘。是时代板荡给他制造了机会。金人南下,吓得宋徽宗急忙禅位南逃。把政治压力压给儿子钦宗,结果这位新帝比他爹还软蛋。
赵构是被派到金营议和途中,被地方官拦下的。此后成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手下聚兵几十万,不敢解东京之围。最后眼看着父兄妻女被金人掳往北国。
金人从开封撤退,将赵宋宗室一网打尽。赵构成了唯一的皇位继承人。最终他在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称帝,改元建炎。
在之后多年的宋金战争中,宋高宗一路难逃。遭遇诸多磨难。据说他驻跸扬州,夜晚正和嫔妃行房,忽听得金军南下,竟然吓得阳痿不举。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一儿半女。
此事真假难以考证。但是宋高宗一生主和,寄希望金人垂怜让自己一碗饭吃,倒是真的。只想偏安江南,却忘了祖宗所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老话。
金人因为自己实力有限,加上水土不服,难以一口吞下南宋。还真给了赵构一张下床。以割让淮河秦岭以北之地,称臣纳贡为条件南北分治。是为绍兴和议。
这个和议还有一个代价,就是诛杀岳飞。
有人说你扯了这么多。是哪八个字让赵构忍辱纳垢,一意主和呢?这八个字,实际就是宋高宗对宋金实力对比的评估。
“彼有胜负,我有存亡。”
宋金之战,对金国而言只有胜负,对宋而言则是存亡。即便击败金军,也没能力将其灭国。反之,金人则有灭宋的实力。
这八个字的战略思想,笼罩了赵构一生。也是他不惜杀掉岳飞,割地求和的出发点。这出发点,和多年之后的汪精卫何其相似乃尔?
汪精卫的思想是,中日之战日或有胜败,对中国则是存亡。对日本是受伤的问题,对中国则是生死的问题。中国要想活着,只有妥协投降。
这八个字,是赵构说给新即位的宋孝宗的。叫他在宋金事物上务必谨慎持重。免得招来覆国之祸。
一句话,从扬州被金人吓得阳痿开始,赵构就被吓破了胆。根本没信心收复失地,保住江南半壁已经大喜过望。至于父兄妻女在北国被金人作践羞辱,除了哀求,他只能不管不顾。
有观点认为,岳飞被杀是因他提出迎还二圣,犯了高宗忌讳。其实从政治格局上说,即便那爷俩真的回来,也没机会没胆量搞什么复辟。被荣养起来已经知足。当然这种情况最好是避免。但对赵构并非不能容忍。
岳飞宋高宗杀害岳飞的出发点,也是那八个字。他也不认为岳飞用能力收回失地。即便收回来,也恐成尾大不掉赏无可赏。毕竟他们赵家的江山就是兵变得来。
岳飞精于军事,但性格耿直。多次作为令高宗不爽。在高宗这里,所谓北伐不过是增加求和的筹码。不能当真,也当不得真。
绍兴以来,金人数次南下蹂躏两浙江西。宋高宗吓得逃到海上。任凭金人‘搜山检海’劫掠大宋百姓。父子三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忍者神龟。
除祖宗之法防范武臣,建炎三年的苗刘之变也加深了赵构的疑惧。武将造反竟然逼迫赵构禅位给两岁幼子,令太后再次垂帘。
最后兵变虽被镇压,但赵构两岁的独生子也夭折而死。经此一难,他越发对武将跋扈加以防备。
在综合了自身经历和各方势力后,赵构认为,保住自己皇权无虑的最好方式就是求和偏安。
在和北邦的战争中,赵家的祖宗基本没有胜过。这也种下了历代宋室帝王恐北病的根源。就像某海参逢棒必败,要除掉这长期的心魔,谈何容易?
岳飞之死主谋乃是秦桧。而宋高宗则阳为不知,阴为纵容。飞之威名曝于南北,秦桧利令智昏正好当这个替罪羊。
另外,以当时秦桧的气焰,高宗即便想搭救怕也没有胆量。牺牲一个岳飞,换来他梦寐以求的和局,实在是一笔稳赚不赔的好生意。
秦桧夫妇像可况赵构早就看岳飞不顺眼了。他所要的武臣,乃是和他政见相同,亦步亦趋能战能和,最好还要探求财货。岳飞过于干净了。廉洁的人设立起来,再弄个所向披靡的岳家军,他日北伐功成,难不会裂黄旗披身,成为另一个艺祖。
为保住个人权势,赵构没有什么不能牺牲的。他对岳飞的北伐充满忌惮。国家的政治走向应该以皇帝设想为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赵构猜诛杀岳飞,虽有一定政治和理性,但不能说他这么做就不龌龊。
屈辱求和的国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首先北方的原宋人,也就是秦桧嘴里的北人,从此和金人合作,不再认南宋为故国。整个汉民族的集体自尊感荡然无存。这是多少金银布帛换不来的。
我想起李后主那首词: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词文采华章什么都有,就是没有一点骨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