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鹏边缘诱捕两极权力竞争背景下弱势超级大

边缘诱捕:两极权力竞争背景下弱势超级大国反遏制战略研究

文献来源

《世界经济与政治》年第4期

作者

姜鹏(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内容提要

传统“两极稳定论”认为,由于同盟主导国对体系权力分配现状较为满意,因此双方均愿意对各自阵营内盟友的进攻性意图进行约束。但本项研究发现,这种对盟友进攻性意图的约束并不具有普遍性,而是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总体来说:两极格局下超级大国更愿意对核心地带盟国的进攻性意图进行约束,而对于边缘地带盟国的约束动机则明显降低。如果在边缘地带促成长期动荡有助于削弱战略竞争者的实力,大国甚至会对此类行为予以间接支持。两极结构下超级大国对区域盟友的差异经略体现为:让处于核心地带的盟国承担“压力缓冲区”职能,而让处于边缘地带的盟国承担“利益拓展区”职能。更准确的说,边缘地带出现的周期性紧张与动荡,既是核心地带释放结构性压力的重要出口,也是维护两极体系整体稳定的必要条件。在国际体系从单极向两极演化进程中,大国之间在核心地带的直接冲突将逐渐减少,但它们在边缘地带冲突的频率和烈度则呈现上升趋势。在两极战略竞争背景下,实施“边缘诱捕”战略不仅能够避免陷入直接对抗的全面战争,还能够实现长期消耗对手国力的目标。这种风险较小、收益较高的战略组合构成了两极结构下实施“反遏制战略”一方缓解结构压力并促成攻守易势的最优选择。

关键词

大国崛起;两极格局;中美关系;遏制战略;诱捕战略

1.引言:问题的提出

苏联解体与两极坍塌的结果能否有力佐证美国在整个冷战期间推行的遏制战略在手段上更胜一筹?令人遗憾的是,我们既不能证明美国在冷战期间一以贯之地执行了同一种遏制战略(参见图表1)——虽然美国历届政府对遏制苏联没有分歧,但对于如何遏制却存在着根本分歧——也不能依据对美国有利的事实结果去反推其战略缔造从始至终都比苏联更胜一筹。回溯冷战历史可以发现:美苏争霸并未从始至终地呈现出美国权势长期压制苏联的一边倒态势,而是在大多时间呈现出美苏权势难分伯仲、势均力敌、此起彼落、攻守交替的政治图景。在现实的权力竞争中,“胜利者将书写正义”才是长期决定“正义必胜”历史观念的根本原因,这构成了冷战史研究过程中美式话语霸权长期压制其他话语文本的重要原因。从美国视角看充满阴郁色彩的“遏制战略低潮期”,在苏联视角看来则是一个彰显“苏联全球霸权的黄金时代”。当今关于美苏冷战史研究的每一百页著作中,可能只有不到一页会专门研究苏联在六七十年代对美反遏制战略巨大成功的宝贵经验——它真正地在那个时代创造出“苏攻美守”的反转局面。但即便是研究苏联反遏制战略成效的著作,也存在着失衡现象:人们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yz/81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