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在哈尔滨生活多年,发现这里的建筑、语言、生活习惯、许多人的基因多与俄罗斯有关。其实这些开始的起因都与中东铁路有关,正是中东铁路的修建,引来俄罗斯人和文化的入侵,’设立在原中东铁路俱乐部的哈尔滨铁路博物馆让人知道了这个过程,这里充分展示了原俄罗斯的入侵历史。
中东铁路
沙皇俄国一直把吞并中国东北地区作为它的既定国策,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即开始酝酿建设一条穿过中国东北地区的铁路,把远东重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与其国境内的西伯利亚铁路东段连接在一起。清朝光绪二十二年(公元年),清政府特使李鸿章赴俄祝贺沙皇加冕典礼,与沙俄签订《中俄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简称《中俄密约》),允许俄国修筑东清铁路。同年12月,俄国将铁路定名“满洲铁路”,遭到李鸿章的反对。李鸿章坚持“必须名曰‘大清东省铁路’,若名为‘满洲铁路’,即须取消允给之应需地亩权”。因此正式定名为大清东省铁路,又称中国东省铁路,简称东清铁路。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借南满铁路发动“九一八事变”,并迅速攻占东北全境,扶植伪满洲国政权。这个时候,中东铁路的路权依然掌握在苏联手里,日本人觉得“中东铁路”这个名字不妥,就要求苏联改称其为“北满铁路”,后来苏联干脆把铁路以1.4亿日元的价格卖给了日本。中东铁路年8月开始施工,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中东铁路建成后,大量资本注入,商贸发展迅速,30多个国家在这里设立领事馆和银行,以铁路为依托,以商贸为中介开埠,满洲里,富拉尔基,扎兰屯,哈尔滨由此发展起来。
中东铁路俱乐部
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86号。哈尔滨铁路博物馆,原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主体建筑始建于年,是哈尔滨一类文物保护建筑。整体设计舒展威严,构思典雅精美,尽显欧洲古典建筑的豪华气派,是20世纪折衷主义风格建筑的代表作。特殊的建筑成为打开哈尔滨铁路和哈尔滨这座城市历史隧道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特殊优势。铁路博物馆选址的这幢建筑本身就是一个铁路历史的典型符号,从年12月建成起,至今已经多年了。是黑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公布,第六批)。中东铁路俱乐部当年由中东铁路技师、俄国建造师康·德·捷尼索夫按照莫斯科大剧院风格设计建造的。这座建筑不仅是百余年前铁路职工休闲娱乐的场所,更是见证了铁路之城哈尔滨发生的重大事件。中东铁路俱乐部里曾上演过一幕幕真实的历史活剧,伴随铁轨的铿锵,中东铁路交响乐团第一次将交响乐和芭蕾舞从西方引进中国就是在这里演奏的。这里还是重要的大型会议场所,年12月31日,中苏共管的中长铁路全部移交我国。移交典礼就在哈铁文化宫举行,周恩来总理参加了移交典礼并在此发表了重要讲话。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
“哈尔滨铁路博物馆”设立于哈尔滨铁路局文化宫老剧场(原中东铁路俱乐部)。总规划面积约平方米,其中室内约平方米,室外约平方米,集陈列、展示、收藏于一体,主要设有历程馆、主题馆、特色馆(未开放)三大部分。走过对百年铁路风雨历程回顾的历程馆,踩着由“百年老地砖”铺就的道路,观看着道路两旁浮光掠影般展现着的历史进程,踏上了一条“时光隧道”。这是一条由百年钢轨铺就的时光隧道,这些钢轨见证了一百年来哈尔滨铁路和中国铁路的发展轨迹,记录了哈尔滨历史进程中的铁路情缘。在“百年钢轨时光隧道”展示区,看到了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制造的百年钢轨,以及两根年制造的百年钢枕。伴随着钢轨的延展,时光在火车的飞驰中穿梭,哈尔滨这座城市弹奏出了华美的乐章。哈铁博物馆设有“百年老地砖”“高铁规划建设”“蒸汽机车构造”“满洲里国门”“松花江码头”“时光隧道”“百年工程建设”“百年老火车站”“百年经典建筑”“‘毛泽东号’‘朱德号’‘铁牛号’机车”“次秘密军火列车”“嵯岗精神”“‘满超五’运动”“江桥抗战”“98抗洪”《红灯记》16个专题展。每个专题展都是对百年铁路发展历程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标志性建筑的回顾,让人真切感受到“人民铁路摇篮”百余年来发生的沧桑巨变。
詹天佑广场
詹天佑广场规划面积平方米,整体布局呈新时期铁路路徽造型。广场中心矗立一尊詹天佑先生的铜像,总高为7米。圆形广场平台外环直径19.46米,内环直径12.12米,寓意哈尔滨铁路局年12月12日建立。广场入口处的主标识雕塑,设计元素来源于飞驰的列车动轮,上部镶嵌“詹天佑广场”五个古铜字。詹天佑雕塑前方两侧为白色浮雕墙,周围安放了“解放1型”蒸汽机车、“满铁”绿皮车辆、70年代水鹤、老式臂板信号机等老物件,并复原了二十世纪30年代老哈尔滨站的月台场景,以一个开放性的景观广场形式,来引导市民缅怀和纪念詹天佑先生对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工程技术界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首位铁路工程师。他一生满怀爱国激情,不辞艰辛把毕生精力和智慧奉献给中国铁路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