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八纲方证-寒热
实寒腹冷用良附,虚寒理中四逆扶
实热白虎或承气,大补阴丸虚热服
良附丸
高良姜克、香附(醋制)克。
温胃理气
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
泛水丸,口服。一次3~6克,一日2次
理中汤
人参6克(现用党参)、干姜9克、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脾胃虚寒证,症见腹痛、池泻清稀、呕吐、不渴、或腹满食少、舌淡苔白、脉沉细或迟缓。
(1)治伤寒太阴病,自利不渴,寒多而呕,腹痛粪溏,脉沉无力。(2)或厥冷拘急,或结胸吐蚘,及感寒霍乱。
水煎服
四逆汤
淡附片、干姜、炙甘草
温中祛寒,回阳救逆。
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
煎汤服
白虎汤类
石膏50g,知母18g,甘草6g,粳米9g
清热生津。
气分热盛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承气汤类-大承气、小承气、调胃承气、
大黄、枳实、厚朴、芒硝。
峻下热结。
1、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频转矢气,脘腹痞满,腹痛拒按,按之则硬,甚或潮热谵语,手足濈然汗出。舌苔黄燥起刺,或焦黑燥裂,脉沉实。2、热结旁流证下利清谷,色纯青,其气臭秽,脐腹疼痛,按之坚硬有块,口舌干燥,脉滑实。3、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四个承气汤均用大黄以荡涤胃肠积热。大承气汤硝、黄并用,大黄后下,且加枳、朴,故攻下之力颇峻,为“峻下剂”,主治痞、满、燥、实四症俱全之阳明热结重证;小承气汤不用芒硝,且三味同煎,枳、朴用量亦减,故攻下之力较轻,称为“轻下剂”,主治痞、满、实而燥不明显之阳明热结轻证;调胃承气汤不用枳、朴,虽后纳芒硝,但大黄与甘草同煎,故泻下之力较前二方缓和,称为“缓下剂”,主治阳明燥热内结,有燥、实而无痞、满之证;复方大承气汤由大承气汤(枳壳易枳实)加炒莱菔子、桃仁、赤芍而成,故行气导滞、活血祛瘀作用增强,适用于单纯性肠梗阻而气胀较重者,并可预防梗阻导致局部血瘀气滞引起的组织坏死。
大补阴丸
熟地黄,盐知母、盐黄柏、醋龟甲、猪脊髓。
滋阴降火。
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咳嗽咯血,耳鸣。
泛水蜜丸口服
提示:务中堂刘医生收集编写供中医专业人士交流学习用药请咨询专业医务人员-请勿私自用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