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党史源头,汲取奋进力量。
面向未来发展,更思重任在肩。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党史是教科书,也是营养剂。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讲话精神,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开设《学党史读校史》专栏,重温党史历程,聆听校史故事,重温峥嵘岁月,一起感悟党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土地革命年,南昌城头的枪声像划破夜空的一道闪电,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南昌城。南昌起义爆发几天后,为了审查和纠正党在大革命后期的严重错误,制定新的路线和政策,中共中央于年8月7日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议由瞿秋白、李维汉主持,出席会议的有22人。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告全党党员书》。会议在总结大革命失败经验教训的同时,讨论了党的工作任务,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于9月9日发动。在进攻长沙受挫后,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地。10月7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这里后,抓住统治阶级内部发生新的破裂的时机,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剿”,并全力进行党、军队和政权的建设,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革命根据地有了初步基础。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同土地革命是分不开的。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党就领导根据地人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革命斗争。在年底,湘赣边区政府根据井冈山地区一年来土地革命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这个土地法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以人口为标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主要以乡为分配单位。随着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土地革命也日益广泛和深入地开展起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井冈山根据地的斗争,代表着中国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井冈山根据地的创建,以及在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等方面的成功实践,不仅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并且在革命者的心中燃起新的希望。百年一中,红色基因的历史传承(五)
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地区秘密联络点——东省特别区第一中学
年7月,东省特别行政区成立。哈尔滨原由吉林省管辖,东省特区成立后,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归由东省特区管辖。年东省特区下令,区内所有中学按序号命名,哈尔滨公立广益中学更名为东省特区第一两级中学校(哈一中)。从东省特区第一两级中学开始,哈一中就成了完全中学。初、高中学制施行民国教育“三、三”制,初高中各三年。教材大部分由奉天书局发行,开设的学科有国学、代数、几何、英语、物理、化学、动物、植物、历史、社会学、图画等。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第六次代表大会。鉴于当时国内紧张的形势,会议地点确定在苏联首都莫斯科。会议之前,全国各地代表分批前往莫斯科,一部分由上海乘船经海参崴到苏联,其余大部分由上海经大连到哈尔滨,然后由哈尔滨党组织护送到满洲里出境。为保证中共六大代表的安全,中央在哈尔滨设立了接待站,当时哈一中以教师身份为掩护的中共党员王复生参加了接待工作。中共早期领导人、中共工委书记罗章龙同志到哈尔滨之后,因与王复生是同学,较为熟悉,为了安全就住在王复生家中,主要接待工作都由王复生负责。中共六大结束之后,代表们从苏联回国,罗章龙仍然住在王复生家中。王复生不仅接待了罗章龙,还接待了其他一些与罗章龙一同到哈的中共六大代表。年前后,罗章龙再次到哈尔滨开展工人运动,仍然住在一中教师王复生家中。年6月,刘少奇同志调到东北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主持和领导东北地区党的工作。9月26日刘少奇由沈阳来到哈尔滨,党组织又安排共产党员林懋作(林懋生)(外号林大皮鞋,时为东省特区第一中学教师)与刘少奇同志住在一起,负责掩护和联络工作。林懋生老师的家在买卖街,为了考虑安全,刘少奇同志也曾住在林懋作(林懋生)家中。刘少奇在哈尔滨期间,除了领导中东铁路工人反对东北军阀的斗争外,还特别关心学生运动。他从林懋作(林懋生)那里了解到年11月9日,哈尔滨曾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反对日本修筑满蒙五路运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在哈期间刘少奇同志指示哈尔滨市委继续开展反帝爱国斗争。根据刘少奇的指示,在哈尔滨市委组织领导下,年11月9日,“一一·九”反筑路一周年之际,又组织各大中学生举行了纪念“一一·九”运动一周年游行示威,规模宏大。供稿:史安辰、范山珊
审核:金艺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