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
书法当中,有一类字被当代书法泰斗启功先生笑称为“海参体”。为什么叫“海参体”呢?因为有一些人写字故意将笔画写成抖抖索索,边上还长满了毛刺,看这种人写出来的字呢,一节一节好像海参似的,因此被启功先生嘲笑为“海参体”。
以正常的书法审美来看,“海参体”无疑是一种笔病,但是不少人偏偏追求这种效果,美其名曰“有艺术特色”。
其实也不难理解,有人喜欢健康的美,就会有人喜欢病态的美。《红楼梦》里的林黛玉是一个病秧子,偏偏喜欢她的人很多。书法也就是这样,看多了健康的艺术,有人就喜欢那些病态一点的东西。
在当代,追求这种“海参体”效果的书法家还不少,其中最著名的属“网红书法家”曾翔。
但曾翔绝不认为这“丑”,他是真心实意地认为这是“美”,而且是“大美”,他称自己写的跟古人一样,称这种笔画边上长的毛刺为“历史的包浆”。
前几日看到曾翔观看摩崖石刻的一段视频,曾翔指着摩崖石刻上的字说,看看,看看,并不是就我这么写字,古人就是这么写的,我写的跟古人的一样好。
其实呀,曾翔应该知道,古人的字并不是写出来就这样的。如果曾翔先生看到摩崖石刻和一些拓本上的笔画效果,就认为古人也是写“海参体”,那就大错特错了!
古人写在纸本上的字,绝不是说看到摩崖石刻上的样子,那是刻上去以后经历了数百年自然风化而成的效果。当然,这种效果也形成了一种斑驳沧桑的美感。但我认为曾翔等人用毛笔故意去描摹这种笔画的斑驳沧桑感,就有一种东施效颦的感觉,显得过于做作,极不自然。所谓书法,强调的是自然书写性,如果刻意去“描”出某种非自然书写的效果,那其实就属于“画字”范畴了。
曾翔为什么苦练这种“海参体”笔画呢?其实他就是描摹摩崖那种线条,也就是他认为的“包浆”。他在讲课当中透露说:“(这种线条)越是这样,越有历史的包浆感,我觉得比光滑的更加美!这就是时间创造艺术,这个就是我们对审美的观念。”
启功嘲笑的“海参体”,曾翔却说:“我写的跟古人一样,那是历史包浆。”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