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发来一篇点击量“10万+”的帖子《如果红军是一家公司,所有大厂都要跪》,帖子说:“90年前的热门职业是参军,类似于前些年的码农,而在中国所有军队里,红军的军饷是最丰厚的。”当时四川二等兵月饷6.6元,还经常打8折下发,广东一向号称富庶,二等兵月饷也就10.5元。而“红军的军饷是20元,属于行业内平均工资的2—3倍,并且保证不拖欠不克扣,说好20元就给20元, 没有打折的事情。”红军因为工资高,打了土豪之后又有土地分,物质利益诱人,因此大家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当红军。
朋友问:红军工资真的比国军高两三倍吗?呵呵,虽然我读书少,你可不要骗我!一、红军高工资的说法究竟靠不靠谱?这篇帖子之所以说红军高工资,其依据仅仅是刘伯承年7月在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军事问题补充报告》:南方新军阀士兵的军饷,一个月只有10元,还经常几个月不发钱。他们又受到土地革命和广州起义的影响,红军月饷20元和分配土地给兵士的口号,对他们也有吸引力,加上他们本身的阶级斗争和社会上的工农斗争的关系,这些反革命军队普遍表现出动摇迹象。因此,我们党要去鼓动这些国军士兵, 能让他们调转枪口加入红军,不然最起码也要让他们不为国民党卖命。其实刘伯承这篇报告还提出了鼓动国军士兵起义的套路:如果对方是驻扎在外省的“客军”,士兵必定思乡心切,那我们就告诉这些士兵,以月饷20元回家是有路费有出路的。“我们的士兵运动,必须估计到雇佣军队的特点,提出于士兵有切身利害而且容易了解的口号,以启发他们的经济斗争。例如:(1)兵士月饷20元;(2)发清欠饷;(3)按月十足发饷;(4)反对克扣军饷;(5)军饷公开;(6)反对官长打骂兵士;(7)有病不出操;(8)病兵伤兵要有疗养零用钱;(9)反对剥夺士兵自由权;……”凡是学过中学语文的人应该都能读懂上面这两段话。刘伯承这篇报告所说的红军军饷20元,是为了瓦解国军士兵而提出的一种宣传口号。年国共分家后,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共产党当然不能坐以待毙,就鼓动国军士兵搞起义,比如 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此后中共一直在做国军的兵运工作。你要策反国军士兵,当然得戳到他们的痛点才行,军饷就是国军士兵的主要泪点。中共一直很重视国军的军饷问题,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的《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专门以很大的篇幅讲如何“破坏反革命武装问题”,提供了各种鼓动兵变与兵士暴动的实际方法,还提出了21个口号:“兵士运动的口号:1.兵士月饷20元,2.发清欠饷,3.按月十足发饷,4.反对克扣军饷,5.军饷公开,6.反对长官打骂兵士,7.有病不出操,8.病兵伤兵要有疗病零用费,9.反对剥削兵士的自由权,……”年11月的《中央通告第56号》又专门讲了我党兵运的策略及工作路线,同样提出:目前的鼓动口号主要是“增加兵饷到20元”等等。只要对比一下刘伯承的报告和《中央通告第51号——军事工作大纲》,就可以看出前者关于兵运策略和兵运口号部分明显是“抄袭”了后者,只不过把后者的21个口号变成17个口号而已。事实证明,以军饷问题为宣传鼓动口号是有实际效果的。彭德怀发动平江起义成立红五军,就是以闹饷为主要手段。直到年7月,由于形势变化了,中央宣传部才发布文件说:仅仅以月饷20元等经济要求作口号去鼓动国军士兵搞兵变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政治上、组织上、技术上去准备兵变。这篇帖子的作者说:“刘伯承可是转战千里的人物,见多识广,而且这份报告收录在《刘伯承军事文选》里,可信度基本没什么问题。”是的,报告的可信度没问题,只是作者没有读懂刘伯承的报告、也不懂刘伯承的历史而已。刘伯承自从南昌起义失败后,年10月隐蔽到香港和上海,11月从上海乘坐苏联货船直达海参崴,12月到达莫斯科,以苏联将军学员的身份进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学习,直到年7月才回到上海,年1月才到中央苏区。我之所以详细列举刘伯承的行程,是要告诉大家:在回国前,刘伯承并没有在工农红军中工作过,并不了解红军的具体情况。因此,根据身在莫斯科的刘伯承一篇报告,就想当然地以为红军战士的工资是国军普通士兵的2倍到3倍,这要么是对历史无知,要么是故意误导读者。二、红军战士的“工资水平”究竟怎么样?事实上,红军官兵根本就没有工资!因为红军废除了薪饷制。以朱毛红军为例,当时中共中央根本没有钱给朱德和毛泽东提供部队所需的军饷。年12月,中央在让朱德带部队去湘南发动农民起义的指示信里明确说了:“你们队伍一切的给养,均应从豪绅官吏财主地主身上着想,千万不要空想党会来帮助,这不但事实不可能,而且原则所不许。”年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开启了朱毛红军(红四军)时代。同年6月,中央在给红四军前敌委员会的信里建议朱毛废除薪饷制:“在组织上现在你们还是国民党式的军队,在性质上还是雇佣的军队,在成份上亦不能说很健全,这样的军队是不能十分有把握成为彻底实行土地革命的军队的,而且在军饷上如果是雇佣军队将来扩大是很难维持的,你们必须依照中央最近的军事工作决议案改造你们的军队,使雇佣式的军队变成 。”年9月,《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关于军阀混战的形势与红军的任务》中具体谈到了红军给养与经济问题,明确指出:“红军中废除军饷,只发零用钱与吃饭钱这是对的。”事实也证明,中央关于废除军饷制、改为 的决定是正确的,如果真像国军那样发军饷,不要说扩大红军会成为问题,恐怕红军连维持都困难。因为红军太穷了,一开始主要靠“打土豪”罚款来筹措军费,基本没有经费可以充作固定军饷,筹到款就有钱发,筹不到款就没钱发,多数情况下是筹不到款。要是你答应给大家开工资却老发不出工资,谁都会跟你闹掰。但你一开始就说好当红军都没有工资,这样即使发不出工资,大家反而不怨你,“愿者上钩”嘛。没有工资,那红军指战员吃什么呢?吃供给制!一切财物统一配给,只保障最基本的吃穿,没有额外工资,官兵都一样,同甘共苦。粟裕回忆道:井冈山时期,红军的生活很艰苦。布很难买到,衣服很少更新,全身破破烂烂的。到了冬天,棉衣很少,就号召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穿棉衣,让给伤病员穿。所有干部、战士都会打草鞋,用稻草打。吃得也很苦,每天的伙食除粮食外,油盐菜金五个铜板。基本上餐餐吃红米、南瓜。南瓜吃了涨肚子,不好受。最困难的是部队吃不到盐。不吃盐,行军、作战没得劲。没办法,只能自己熬硝盐吃。硝盐就是把房屋墙角下长的一种白毛刮下来,用水熬。那东西又苦又涩,但毕竟比没有盐好一些。等到部队壮大了,占据的地域宽了,才有可能用收税等办法筹款。粟裕说:直到年,中央苏区建立起来了,红军的生活条件才好一些。筹款筹得多,有时还可以发点零用钱,多时每人一次可发到四五元,大家可以剃头,买牙刷、买肥皂了。而且还找机会改善一下生活,在江西地区就买鸡蛋吃,到福建地区时还可以买到罐头吃。但更多的情况是连续几个月不发钱。生活虽然苦,但从朱军长、毛委员起,吃的、穿的、用的都一样,只有军医受优待,那时医生很少,给他们每月10元津贴。大家都知道,旧军队常常有闹饷的事,而我们的部队,因为官兵一个样,从来没有闹饷的,也不怨恨谁。这篇帖子的作者为了告诉大家红军能拿高工资,就说“红军一点都不艰苦。”大家看看粟裕的回忆录,再看看红军领导人毛泽东、陈毅的报告,自然就明白谁在瞎说了。毛泽东年11月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明明白白地指出:“红军士兵大部分是由雇佣军队来的,但一到红军即变了性质。首先是红军废除了雇佣制,使士兵感觉不是为他人打仗,而是为自己为人民打仗。红军至今没有什么正规的薪饷制,只发粮食、油盐柴菜钱和少数的零用钱。”“湖南省委要我们注意士兵的物质生活,至少要比普通工农的生活好些。现在则相反,除粮食外,每天每人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菜钱,还是难乎为继。仅仅发油盐柴菜钱,每月也需现洋万元以上,全靠打土豪供给。现在全军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除粮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陈毅年9月在上海给中共中央的书面报告《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也说:“红军的官兵物质享受一样,所以官兵不能有什么分别。群众及敌兵俘虏初次看见鼎鼎大名的四军军长(朱德)那样芒鞋草履,十分褴褛,莫不诧异。若不介绍,至多只能估量他是一个伙伕头,同时到现在‘伙伕头’三个字恰成了四军军长(朱德)的浑号。”“给养方面,每人每日伙食费大洋一角五分,在物价低贱或有土豪打,或有农会赠的时候,常常有剩余,可以分得伙食尾子。若没有帮助的时候,则常感觉太清淡了。红军废除了发饷制度,经济公开多时,每人每月可以发四元至五元的零用费,作洗衣、剃头、买草鞋之用。若钱少则少发或竟至不发。士兵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无闹饷的事,没有钱发,他只怪这几日筹款不到,不会向军长要钱。”红四军中有一幅对联,最典型地体现了红军的官兵平等:“红军中官兵伕薪饷穿吃一样,军阀里将校尉起居饮食不同。”毛泽东年告诉斯诺:年辛亥革命时,毛泽东热血沸腾响应号召入伍当了半年兵,当时“我的军饷是每月7元——但是,这比我现在在红军里的收入要多。”作为红军的 领导人,毛泽东的收入比民国初年的普通列兵都少,你还能相信红军士兵的工资是当时行业内的 工资?三、为什么红军工资那么低还有那么多国军俘虏兵愿意入伙?大家可能会问:你用月薪20元的口号鼓动国军士兵倒戈过来当红军,如果人家信以为真跑过来当红军,结果发现却根本没有钱拿,那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以彭德怀领导平江起义建立红五军为例,看看红军是怎么解决的。十大元帅里面身世最悲惨的彭德怀当兵11年之后就当了代理团长,年1月正式担任国军团长。同年4月,这个高工资高福利有权有势的团长,非要在蒋介石大杀共产党的时候加入共产党,7月又以闹饷的方式发动了平江起义,贴出了“官兵待遇平等”“打倒克扣军饷的军阀”“改良士兵生活”“每月发饷12元”等标语,建立了平江县苏维埃政府。暴动的第二天,起义士兵“每人发给4元,士兵很高兴,即挂起红带子。”挂起红带子就是不当国军当红军的意思。刚开始的时候,彭德怀还能兑现“每月发饷12元”的口号,士兵们领到钱也很高兴,但过不了多久就发不出钱。由于敌众我寡,彭德怀无法在平江城站住脚,带着这支部队游击转战了几个月。战斗很频繁,行军很辛苦,几乎没有什么后勤保障。因为伤亡牺牲很多,加上一些意志薄弱的革命同情者或投机分子看到条件艰苦环境险恶,相继离队或叛变,这样部队从余人减员了一半。这是一个自然淘汰的必经阶段。后来经过彭德怀动员,再没有人离队。彭德怀带着这支部队去井冈山与朱毛汇合。这段时间,部队筹到款有钱时就多发钱,没钱的时候两个月都发不了一分钱,大家一起吃苦,也没有人再要求兑现12元的军饷。这支部队的党代表滕代远年1月在给中共湖南省委的报告里说:“红军官兵待遇一律平等:自平江暴动以后,无论官、兵每月发给光洋十二元,继续发都是一样,穿衣、吃饭亦都是一样,以后至没有钱时,两月之久,一文不发,生活同艰苦,亦没有如何的了不得。现在的生活力求劳动化,每月的伙食决定(为)一元五角,废除饷银制度,变为发零用钱。”彭德怀带领的平江起义部队,后来发展成为红三军团,朱毛红军后来发展成为红一军团,这两支部队成为红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的主力。不过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红军主力部队里面有将近一半是自愿留下来当红军的国军俘虏兵。年2月,中共湘赣边界特委书记杨克敏在《关于湘赣边苏区情况的综合报告》中说:红军的成份非常复杂,有原先参加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老兵(因为战斗频繁死亡甚多,现只占部队的三分之一),有平江、浏阳、岳阳、湘南的农民,还有从国民革命军中俘虏过来的士兵(俘虏兵现在差不多占了部队的一半)。俘虏兵现在有当连长排长甚至营长的。虽然红军的质量还不算太好,“不过根本就没有饷发,雇佣式的性质还算极少。军中的训练还不错,兵士对于革命二字,还有相当的认识”。有一句老话叫当兵吃粮,卖命拿饷。当兵吃粮拿饷银似乎是天经地义,从清朝绿营、北洋新军一直到国民革命军,士兵都是拿工资的。但是拿工资也带来很多问题,有钱发工资的时候,军官就大肆贪污克扣士兵的工资;没钱发不出工资了,往往军心就不稳,士兵就要闹事,部下就要造反。贺龙是从旧军队里走出来的元帅,他对此深有体会:“在一切旧军队中,士兵不但在政治上受压迫,而且在经济上也受剥削。克扣军饷,‘喝兵血’,是旧军队普遍的现象、公开的秘密。”也许大家觉得贺龙说的还比较抽象,那我们来看看《中央通告第56号——目前中国士兵状况与我党兵运的策略及工作路线》。当时中共中央为了策动国军士兵起义,对国军士兵的生活状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和描述:国民党新军阀克扣军饷虐待士兵的方法比旧军阀还要残酷。虽然士兵军饷定额是10元,但没有一处军队能按月足额发饷。杂牌军队更是没有一定的饷额,甚至有些部队一日两餐都不能吃饱。即使士兵10元军饷发足了,但现在米贵面贵,扣除伙食费,剩下的钱连剃头洗澡寄信抽烟都不够。士兵每天三操两讲,还要服勤务,出外差,但吃的却是极粗糙的米面,肚皮不饱,事务长还要“揩油”。士兵一年两身军衣,夏天穿得汗臭,冬天穿得棉花成饼;草鞋穿得脚裂,还不能按期发,袜子布鞋更得自己掏腰包。士兵住的地方不是古庙祠堂,风雨无阻,便是土制的营房,一个屋子闷着几十人,浊气熏天!士兵每天出两操,任凭风吹雨打,都得挺立不动,当官的却可以任意躲在屋内,高卧不起。士兵出入永远没有自由,即使按规定请假,当官的也要故意刁难。当官的对待士兵有如牛马,经常借一些小事故意虐待士兵,比如肉刑、体罚、关禁闭,甚至枪毙。士兵大都是穷苦人出身,入伍当兵是为了求生计,但当兵之后就形同坐牢。士兵有家的要想回去,当官的不给放短假,长假要等到退伍之年。退伍又不定期,遣散费还要七折八扣,弄不好还要讨饭回家,到家便已动弹不得。因为打仗受伤而残废的士兵就更没有人过问,缺手缺脚的伤兵还不是流为乞丐?当兵的要想存钱寄回家,便是空想!即使有少数例外,因为自己不识字,当官的贪财,常常连士兵寄回家的钱,也都被当官的截留。我们再来看看红军这边的情况。年,聂荣臻在纪念“八一”建军节大会上讲了红军另一番不同的情景:红军执行官兵平等的原则,在政治上经济上一切平等。朱总司令也一块和士兵一样从山下挑稻谷上井冈山,所以总司令十多年来 的私产就是一条扁担,上面还注有“朱德扁担”字样。因为那时只有保存一条扁担,才能很方便的与战士下山去担粮。在当时这种平等有什么意义呢?就是 干部以身作则来克服当时的一切困难。大家到冬天穿不上棉衣,下了雪很冷时还穿着单衣,也没有被盖。为了严格管理物资与大公无私的分配物资,所以一衣一被都要经过毛主席的批准。哪个人须领一件衣服,哪个人须领一条被子,都得要经过毛主席亲手批条子。当时毛主席任红四军党代表,对于爱护部队、干部与调节物资,非常严格公平,这样才能渡过困难日子。在南方点菜油灯用灯芯草,虽然很小,费不了多少油,但毛主席也规定哪里只点一根,哪里能点两根,在什么条件下能够增加一根,打算得很周密。在江西时,棉花布匹就很难买到。要像现在每年发单衣两套,还要发衬衣,棉衣还不冷就发下来,是做不到的。我知道过去只是在漳州时发过两套衣服,以后每年只发一套单衣。因为敌人封锁,奸商剥削,我们的棉衣非常单薄,往往天气很冷还穿不上,穿上不过一个冬天也就烂了。南方又没有羊毛来代用,所以穿的问题在江西很困难。当时一块钱只能买两把甚至几钱盐,有时还要吃淡饭。电池、西药,因为苏区离大城市很远,只有靠战斗中缴获来解决,这是与现在不同的。至于零用钱,鞋袜费,红军是没有这个制度的,只可能分点伙食尾子。当时已经消灭了雇佣观念,政治觉悟很高,当红军干革命是为了自己的解放。为什么红军工资那么低还有那么多国军俘虏兵愿意入伙?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对此有过很好的总结:“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官长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开会说话的自由,废除烦琐的礼节,经济公开。士兵管理伙食,仍能从每日五分的油盐柴菜钱中节余一点作零用,名曰‘伙食尾子’,每人每日约得六七十文。这些办法,士兵很满意。尤其是新来的俘虏兵,他们感觉国民党军队和我们军队是两个世界。他们虽然感觉红军的物质生活不如白军,但是精神得到了解放。同样一个兵,昨天在敌军不勇敢,今天在红军很勇敢,就是民主主义的影响。红军像一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粟裕的回忆录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毛泽东上面这段话:也许现在的青年人不能体会到官兵平等、废止肉刑这些基本制度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而当时,这些基本制度唤醒了被压迫者长期被压抑着的人的尊严,激发着对未来美好的无限希望,成为大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牺牲的强大力量。这些新型的制度,是进行政治工作的强大武器。那时对于红军最有力的宣传就是:“红军官兵平等”,“红军不打士兵”。这简单的语言,对劳苦农民和广大士兵,具有无穷的吸引力。这篇帖子的作者宣称:“那些不谈钱只谈理想的都是耍流氓。”我们知道,年到年这段国民党军阀混战的日子里,蒋介石能够打败其他军阀成为“霸主”,主要不是因为他的嫡系部队战斗力多强,而是他善于用政治手段和“银弹”收买分化瓦解其他军阀,因为对方很需要钱给自己的部队发工资,于是收了蒋介石的钱就倒戈投到蒋介石阵营。红军废除发饷制度,用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供给制代替发工资,反而让大家团结一心,没有那些七七八八的事。红军那么缺钱,却从没有听说蒋介石能够用钱收买了哪支红军部队。我想我可以套用粟裕的话作为结束语:也许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无法体会到当年革命者胸中蕴藏的崇高理想所产生的强大威力,因为他们是在消费主义的泥潭中成长起来的,很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