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叫乱炖,南方叫佛跳墙,论取个好菜名的

佛跳墙,又名满坛香、福寿全,已有多年的历史。这道菜把几十种原料集于一坛,既有共同的荤味,又保持各自的特色,味道荤香醇厚,鲜美绝伦,浓香醉人。

佛跳墙由来的历史传说:

清道光年间,布政司周莲应邀到当时最大的钱庄老板家作客。老板娘为了巴结周莲,便发挥自己的烹调技艺,做了效法古人用酒坛煨菜的拿手菜。这道菜上桌后,一打开坛盖,香气四溢,令人垂涎吞液。周莲连声叫好,过后问此菜的名字,老板娘说是“福寿全”,希望吃过的人能“吉祥如意、福寿双全”。

回府后,周莲对府中衙厨郑春发描绘了此道菜的形态和滋味。郑春发根据周莲所述的色香味形,反复试制、调整,终于觉得达到了理想境界,便为周莲献上精心烹制的佳肴。周莲一吃拍桌叫绝,夸奖郑春发心灵手巧。郑春发并不满足于依样画葫芦,以后不断琢磨,主料不拘一格,在原来菜肴的原料上增加了一些山珍海味,最后用绍兴酒细细煨制,味道更佳。

清光绪三年(年),周莲破落,郑春发离开布政司衙门。为了生活,郑春发在福州市区东街口开了一家名为“聚春园”的菜馆,并把研制成的“福寿全”作为菜馆的招牌菜。没过多久,这道菜便名声大振,慕名前来的食客日益增多。

有一天,聚春园来了几位秀才。当郑春发把“福寿全”煨制好,连坛一起端上席时,秀才不但不理睬,反而对那陈旧坛子嘲笑一番。这时候,郑春发打开坛盖,那闷足了的菜味香郁扑鼻。轻狂的秀才们顿时放下架子,伸着脑袋,吸溜鼻子,流着口水,连称奇哉美哉。其中一秀才诗兴大发,吟赞曰:“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这道菜不仅芳香异常,而且能将佛门弟子吸引来越墙破荤。从此,“福寿全”更名为“佛跳墙”,一直流传至今。

佛跳墙原材料及制作简介:佛跳墙原来的用料很平常,主要是鸡、鸭、羊肘、火腿等寻常食材。后来,原料精选了鱼翅、鲍鱼、海参、鱼肚、火腿、干贝、猪蹄筋、鸽蛋、羊肘、鸭肉等,再配上十几种辅料。佛跳墙之所以流传近二百年,不仅在于原料,更在于烹饪过程中的所下的工夫。桌上一坛佛跳墙,厨师至少要提前准备一个星期。

民间流传,佛跳墙要熬上三天三夜,其实熬制过程并不必这么久,时间主要耗在备料上。挑选上等鲍鱼,泡发鱼翅等干货,都需要大量时间,这一步要主厨亲自出马。选料之后取肉,取肉要限定部位,刀法也非常有讲究,切出的肉块、形状、大小、厚薄、长短都不能马虎。将上述原料采用蒸、炸、泡等烹调方法处理后,按一定顺序放进盛过酒的坛子中。

佛跳墙讲究储香保味,料装坛后先用荷叶加盖密封,然后用旺火烧沸。火候大小也有讲究,要细致掌控,而且煨佛跳墙的火必须用无烟的炭火,等旺火烧沸后,再用微火煨5-6小时。

佛跳墙所用的煨器,多年来一直选用绍兴酒坛,坛中用绍兴酒与料调和。佛跳墙上桌时,光看酒坛子,就能闻到一股酒香味道。酒坛子里的汤呈浓褐色,厚而不腻。接着散发出各种海鲜的香气,与绍兴酒味混合在一起,没有相互冲淡或者抵消,反而味道混合,演绎得更加幽雅、清香,滋味醇厚。品尝时,揭开盖子先喝一口汤,佛跳墙的汤浓、香、甜、清,醇香浓郁,荤而不腻,浓滑鲜美,令人回味无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yy/12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