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31日下午,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与城市大脑研究院数字法治研究中心联合组织召开“数字安全研究”研讨会。
杭州市委党校干部班课题调研组在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危薇副庭长带队下到访研讨会。调研组成员由市建委、统计局、生态环境局、总工会、农科院等多个市、区级职能部门培训学员组成。城市大脑研究院数字法治研究中心青年领航学者姚瑶博士主持会议,法学院副院长胡大伟教授、云栖工程院志愿者何维群研究员、铎伦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阮立律师、城市大脑研究院王贵副教授、应腾博士、王晨博士参与研讨。
研讨会设主题发言与与谈两个研讨环节,从技术和法治两个视角对议题展开交流。法学院与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的部分学生担任了部分会议组织工作,亦参与其中,感受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字法治“公开课”。
开场致辞中,胡大伟教授就浙大城市学院的发展机遇期及法学院的新时期发展、城市大脑研究院建设背景和历程作了全面介绍。调研组就“数字共享下的数字安全研究”课题背景和调研目的做了详细说明。
△姚瑶博士发言
主题发言环节姚瑶博士系统介绍了城市大脑的发展阶段、组成要素和治理理念、治理体系、治理实践。
△王贵副教授发言
王贵副教授从专业技术角度出发,带领大家进行了“数据治理中的数据安全问题探讨”,提出我们需要从企业、政府、公众等三大数据治理参与主体的立场出发,以数据安全治理政策和框架、数据安全治理指标为指引,通过企业地位的明确、数据分级分类、治理效能评估等方式加强数据安全治理。
△何维群研究员发言
何维群研究员在自身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数字安全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数字产品的研发经验,以“新形势下的数据安全”为主题,向与会成员分享观点。面对数据量级激增,数据从静态到动态等新形势,数据安全面临的风险更多地出现在数据流通过程中,在数据跨部门共享、跨主体使用的更长周期中出现更多安全风险和漏洞。数据安全保护遵循“木桶理论”,必须补足安全隐患的短板,才能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
阮立律师结合法务案例,对数据共享和数据开放的定义进行解释,并提出在数据共享的场域下,政府、产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合法合规风险并提出对策建议。
△应腾博士发言
应腾老师分享了法律人工智能的逻辑模式,对数据共享所涉及的业务逻辑梳理、规则算法化等问题有启发意义。姚瑶博士则分析了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外在紧张关系和内在促进关系,围绕数据安全立法现状、数据确权和数据规则等问题发表看法和意见。
与谈环节中,王晨博士提出政府、公民等不同主体在数据安全治理中的不同参与方式和角色定位以及数字难民的权益保障等讨论议题,调研组杭州市中院危薇副庭长提出政务数据界定标准问题引发制度和实践两个维度的讨论,杭州市委党校刘铮教授提出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法将对数据安全保护手段补充更多内容。
正值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杭州城市大脑一周年。3月31日上午杭州市召开数字化改革“数智杭州”建设攻坚年推进大会,会上强调要牢记嘱托接续奋斗,在全省数字化改革中更好发挥头雁作用。
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全面落实“”工作体系,高水平推进“数智杭州”,建设中重点突出“七个两”。其中,第七个就是“两个体系”,即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要着力构建具有前瞻性、系统性、指导性的数字化改革理论体系,推动城市大脑研究院等研究机构、专家智库、高新企业在理论层面、技术层面的联合攻关,围绕数字化改革的历史背景、基本内涵、逻辑框架等内容加紧开展研究。
周书记要求全市上下要大兴学习之风,广泛开展数字化知识培训、讲座、研讨等活动,办好城市治理创新班,形成深度学习、研究、推进数字化改革的深厚氛围。
城市学院于全国首创“城市数字治理”创新班,前不久也迎来了王坚院士给学子们的“第一课”。
△王坚院士给创新班学子们开讲“第一课”
现城市大脑研究分设治理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研究领域,治理体系研究则依托党政整体智治研究中心、数字政府研究中心、数字社会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数字法治研究中心,并以“青年领航学者”计划增强数字研究人才培育。
此次“数字安全研究”研讨会积极响应了“数智杭州”的“头雁”号召,法学院与城市大脑研究院也将积极推进政、企、社开放协同,持续投入城市大脑与数字化改革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推进理论体系与制度规范的提炼、深化,在数字法治等领域的研究上争取高质量成果,并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文字整理/姚瑶王冠宇张怡叶飞燕
今日编辑/黄欣雨
责任编辑/戴晟昱
城市大脑研究院提供开放研讨平台,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欢迎共同探讨。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城市大脑研究院。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