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
在中国四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文化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
中国的粥在四千年前主要为食用,年前始作药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有西汉名医淳于意(仓公)用“火齐粥”治齐王病;汉代医圣张仲景《伤寒论》述:桂枝汤,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便是有力例证。
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
宋代苏东坡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也极力推荐食粥养生,认为能延年益寿,曾作《粥食》诗一首:“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从而将世人对粥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可见,粥与中国人的关系,正像粥本身一样,稠粘绵密,相濡以沫;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更是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海参粥主料是海参和大米。做法简单,营养丰盛,补肾、益精、养血。海参含胆固醇低,脂肪含量相对少,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炎等病人及老年人堪称食疗佳品,常食对治病强身很有益处。
材料
粳米克,海参(干)30克,盐2克
做法
1.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30-40分钟,捞出沥干水分;
2. 将海参放入冷水涨发,剖开洗净,切成片,放入锅中加水煮烂后备用;
3. 锅内加入约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用大火烧开;
4. 加入海参片,转小火煮至米烂汤稠,下盐调味即可。
健康提示:
补肾益气,填精养血。用治肾气虚弱、精血亏损、阳痿、早泄、遗精、尿频、面色无化、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疲倦乏力。
食物相克:
粳米: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海参(干):海参与醋相克;不宜与甘草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