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福来白癜风保健液 http://www.bdfmall.com/
光绪二十六年(年),沙俄侵略者在黑龙江左岸先后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海兰泡惨案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仅两地便有多达七千余人惨被屠杀,而各地累计遭到迫害的百姓更是多达5万以上,史称“庚子俄难”。由于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入侵,当时的清廷根本无暇也没有能力对此事做出反应,最终还是在国际社会的舆论压迫之下,俄方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有限的惩罚,并和清政府签订了《交收东三省条约》。
庚子俄难“庚子俄难”前奏,黑龙江事件
早在咸丰八年(年)5月28日,清朝和沙俄便签订了《瑷珲条约》,清朝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六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划归俄国,海兰泡也被划归沙俄,不过由于江东六十四屯居住着大量居民,故而此地被划归清朝管理,但清政府仅对此处人民享有永久管辖权,也就是只有治权而并无主权。
沙俄从东北侵占的土地光绪二十六年(年)六月初,义和团运动开始兴起,并对沙俄在东北修建的东清铁路进行了破坏,部分俄罗斯人被攻击。于是,沙俄总参谋长电令总督戈罗戴科夫“密切监视”边境地区,为制止义和团运动的蔓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月二十三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发布上谕,宣布滨阿穆尔军区进入战争状态,阿穆尔军区和西伯利亚军区则于两天后实行军事动员,先后征召2.5万名预备役兵员入伍。七月九日,沙皇命令俄军分别在伯力和双城子集结,待命进攻哈尔滨和牡丹江。
沙皇尼古拉二世七月十五日,由于搭载沙俄军队和武器弹药的轮船被清廷驻军拦截,于是奉命支援的沙俄两艘军舰“米哈依尔”号与“色楞格”号驶抵瑷珲江面,清朝在瑷珲的驻军对其进行拦阻,沙俄“色楞格”号开炮射击,清朝军队也进行了还击,击伤“色楞格”号,重创“米哈依尔”号,击毙击伤沙俄官兵五人。
沙俄阿穆尔省军管省长格里布斯基恼羞成怒,率骑步炮兵赶到瑷珲对岸的俄军哨所,炮击瑷珲城。清朝黑河屯驻军以为俄军发起全面进攻,于是也开始回击海兰泡,这便是所谓黑龙江事件。
“庚子俄难”始末,遇害无辜百姓多达数万
早在义和团运动爆发之初,海兰泡市内便已经发生了针对中国人的流血事件,一些与俄国人有交往的中国人,在得知俄国即将展开屠杀的消息后,则开始纷纷乘船返回江右岸。而当长期留居当地的百姓代表在询问沙俄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是否要撤离时,格里布斯基却向他们保证,“不允许和平的外国人受到骚扰”,这个骗局导致有相当部分百姓并未离开。
“庚子俄难”示意图7月15日,格里布斯基突然下令封锁黑龙江,扣留所有渡船,驱散渡口的中国难民。而与此同时,警察局则以“在中国人的住宅中发现了武器和炸药”为由,开始大肆搜捕中国人,于是全副武装的哥萨克、警察和义勇兵将当地中国百姓不论男女老幼全部抓走,仅一天便被抓捕人左右,有60人左右被当场杀害,其他人则于当晚被押送至精奇里江边的莫尔金木材厂大院。
庚子俄难年7月17日,俄军以“送中国人过江”为名义,将中国人全部驱赶至布拉戈维申斯克的黑龙江边,然后从三面将百姓层层包围,用鞭打、刀刺、斧砍、枪击等方法,将中国人驱赶到江中淹死,对于不下水或是反抗的则全部遭到射杀和砍杀,仅有80余人漂流至对岸得以幸免。从17日子21日,俄方一共进行了四次屠杀,共有约余名无辜百姓被杀。22日,阿穆尔当局宣布:海兰泡市内的中国人已经全部被肃清了。
而在海兰泡屠杀进行的同时,俄方另外派出军队在江东六十四屯展开扫荡。格里布斯基亲率骑兵凿沉渡船,然后四处纵火、枪杀居民,最后又将未来得及过江的居民全部赶至江中淹死,侥幸生还者仅有不到70人。根据统计,江东六十四屯大屠杀约有名中国人遇难。
庚子俄难此外,在伊尔库茨克、尼布楚、伯力、海参崴、斯特烈田斯克、双城子、库页岛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其他地区,沙俄对当地的中国居民也展开了同样的大屠杀,虽然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据,但人数不会少于5万。
清政府根本无能为力,只有当地驻军进行了有限救援
从十八世纪开始,沙俄便一直在向清朝东北方向扩张,而在进入十九世纪之后,这种扩张更是变得明目张胆。而清廷在鸦片战争之后,对于外来的帝国主义势力,实在是无力抵抗。东北虽然是清廷的领土,但却成为了俄罗斯和日本的争夺焦点,清廷对此根本无能为力。
清廷遭受“八国联军”入侵,无暇他顾在“庚子俄难”爆发之际,义和团运动也进入了高潮,而清廷更是直接向列强宣战,然而结局却是换来八国联军的入侵。这种局面下,虽然大量中国百姓遭到迫害,但清廷根本无暇也没有能力对此作出反应,只有当地驻军进行了有限的救援。
瑷珲副都统杨凤祥为保护百姓过江,曾与7月17日夜统领王良臣等率步、骑、炮兵渡江,在博尔多屯伏击俄军,俄军伤亡数十人,迫使其退守精奇里江江口。另外,瑷珲水师则紧急调集兵船30艘、商船20艘,不分昼夜的接送百姓过江。
只有当地驻军进行了有限救援不过,由于当地驻军实力实在有限,虽然他们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抵抗,但在没有后援和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作用十分有限。
清廷虽然无力回应,但俄方这种惨无人道的屠杀却在国际社会掀起了滔天巨浪,在舆论的广泛指责下,沙俄不得不于年5月成立军事法庭,对该事件进行调查和审讯。然而结果也只是将阿穆尔军区司令格里布斯基免职,海兰泡的军事司令官被撤销职务并监禁三个月,警察局副局长被监禁三个月,惩罚仍然十分有限。
沙俄被迫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年,在八国联军先后撤走之后,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列强的强大压力之下,沙俄被迫于4月8日与清廷签订《交收东三省条约》,又称《俄国撤兵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