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哥在俄罗斯我不卖俄罗斯海参,胶东湾的海

来俄罗斯后常发朋友圈,很多人觉得俄罗斯的生活有趣,为此结识很多神交的网友,遇到过卖俄罗斯海参的,问我:“能分销俄罗斯海参吗?”

写了文章之后,又有人提议:“每日很多读者,你可以卖俄罗斯的海参啊。”

我不卖俄罗斯海参。

俄罗斯远东的海参出名,出海参的那地方被闯关东的叫做海参崴。

其实,海参最出名的还是胶东,海参是作为鲁菜代表传播出去的。

作为八大菜系之首的鲁菜,也分东西。

山东的东部胶东地区就是海鲜为主,所谓鲁菜也是说的东部海鲜为主的菜系。

山东的西部属内陆了,旧时见不到海鲜,自然不会做什么海鲜了,一桌子菜最贵就是鸡了,再怎么花样也不过如此了。

鲁菜的海鲜当中,海参一直是贵重的菜,原料就贵。

海参本身没有什么滋味,新鲜的海参离开水之后,会慢慢的融化掉,为了方便储藏,要加工成干,吃之前需要繁琐的热水、冷水交替泡发开,各种精细烹饪,花样做法。

宴席上显档次的就是整个一条大海参每位一个,对于每天宴席的人来说,实在是成为负担,但是上不上海参又是宴请标准高低的标志。

很多地方的人,到现在也是不会泡发海参,一些卖俄罗斯海参的,发的水淋淋的海参图片,一看就知道没有泡发好,你连吃都不会吃,还说啥呢?

我的好朋友于镇龙,国家特一级厨师,获得这一称号时,是当时国内最年轻的能代表国家最高级别水平的厨师之一。

央视二台为他做过专题,节目播出后,海外华侨给央视写信批评:堂堂国家特一级厨师,做着菜,直接从锅里舀一勺尝尝,把勺里残羹再倒回锅里,这哪是宣传国粹,这完全是丢脸、献眼!那个时代都那样。央视领导亲自把批评转达给于总,于总恼悔至今。

90年代初,他带领徒弟去香港传艺,大幅的照片登载报纸,报纸每日连载他们的日常,做出的菜当时传到内地惊为天价,酒店里却大排长队一桌难求,一只水饺卖50港币相当于60元人民币,一盘八只水饺卖港币,合国内普通员工一个月工资。

于总30多岁做好多星那种大酒店的总经理,我那时单身,刚做生意不久,有钱有闲没啥事,几乎整天和他在一起,外传像“同性恋”,好在我这“好女色”更出名,才没有人相信。

跟着于镇龙天天海参、鲍鱼、上八珍、下八鲜的吃了一年,吃出来凸肚到现在没有完全消下去,我这帅哥形象演变成现在的中年油腻男,祸首啊你!

于总因为名气和信誉,每年很多人找他推介海参,有的人已经吃了他推介的海参30多年,他因为职务和职业,自然也有自己的货源渠道。

卖出去海参还教给烹饪泡发方式,有的老客户不由分说的多付点感谢钱,让他现在退休后也挺充实。

嗯,认识他的都高大上,不差钱那种,买便宜了能翻脸那种。

于总生活充实,整天朋友圈转发些“正能量”、“红色迷信”、“不可战胜”、“收回哪哪”啥的给自己洗脑,弄得我一看他转发的东西就反胃。

嗯,他也看不上我写的东西,他不转发我的文章。

做了那么多年酒店接待,年轻时就在地方“国宾馆”工作,接触的名人画家,都给他留过字画,(想想那个年代,早餐多送个鸡蛋人家都能给好几幅画,大导演被个鸡蛋感动到,直接点名借调去和一线明星配戏,几次三番的邀约调他到制片厂,他竟然为了做个好厨师而不去,活活扼杀了烟台的朱时茂第二)。

他那些名画家亲授的字画现在估价都惊人,一箩一萝的,多少钱啊……

还在卖海参,为什么呢?

贴个图,卖海参的会借用,觉得有用在帖子下面打赏。

于总在我朋友圈里还不算是牛人,还有个于总算牛人。

于总名维克,他女婿帮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yz/110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