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老字号的记忆之传承守正创新演绎不老

刘军连预约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06947639382191464&wfr=spider&for=pc

#幸福城市#老字号在人们心中不仅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种情怀。河南省许昌有许多诸如三源斋、老九霞、赵占魁毛笔等,令“老许昌”记忆深刻的老字号。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字号仿佛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新时代,老字号该焕发新活力,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字号不和时代脱轨呢?

消失的品牌,忘不掉的情怀

近日,在许昌市区寇家巷西口,坐着几位正在晒暖儿的老大娘。“如今的寇家巷幼儿园就是当年三源斋的所在地!”当记者问起三源斋时,老人们的记忆变得鲜活起来。

“小时候我总去三源斋买大头菜、咸菜丝等。”如今已经80岁的武凤霞说,当时她家人多,经济条件差,咸菜是餐桌上最常见的菜,三源斋酱菜的味道已深深地留在了她儿时的记忆中。

咸菜丝图片由百度正版图库提供

“寇家巷两侧都是瓦房,三源斋店面的后面就是作坊。它卖的有酱菜、糕点、日用杂货。”“老许昌”寇德方说,人们买咸菜、酱油、醋等调味品都会到三源斋。当时,许昌流传着这样的俗语:雪里蕻,莫出城;五香菜,三源斋。

那时候,许昌还有大兴斋、德源杂货店、五洲杂货店等老商号。现在,这些老商号都随着城市的发展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20世纪80年代,许昌饭店曾是许昌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该饭店不仅有家常菜,而且有海参、鱿鱼等高档菜,吸引众多食客前来一饱口福。该店的名厨张大昌更是拥有一手绝活儿——“活鱼活吃”,该绝活儿曾代表河南省在广东举行的现场会上轰动一时。

20世纪30年代,赵占魁毛笔铺在许昌城也很有名。“听我的父亲讲,我家制作的毛笔在许昌城名气很大,店铺就在东大街上。”赵占魁毛笔铺的后人赵福堂说,他听家里的老人说,他们家制作毛笔的工艺始于清朝末年。

赵家先祖最早是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卖毛笔,有了一定积蓄后,其在平定街上购置了土地和房屋。由于其销售的毛笔质量过硬,价格实惠,在市场上口碑很好。“前几年,我还见过我们家店铺的招牌,上面刻有‘赵占魁笔铺’字样。”赵福堂说,该招牌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字迹仍然清晰可见。“后来家里整修房子,那块招牌再也没能找到,家里制作毛笔的手艺也没能传下来。”

消失的品牌里还有许昌的“足上时尚”——老九霞鞋庄。据《魏都文史资料》记载,老九霞鞋庄由陈金波始创于年。开业初期,该店位于北九曲街东口路南,后来由于生产发展需要,迁至北九曲街东口对面。该鞋庄有三个院落、20多间楼房,其中有门面营业房3间,其余为“前店后作”的生产房。繁华时期,该店既有营业员也有加工熟皮子的师傅。

禹州粉条“紫禁城”里过大年

12月5日,冬日的午后,在位于河南省禹州市朱阁镇的盛田百年粉坊内,一个个块头相近的红薯,经过选、洗、剁、磨等环节,变身为一根根光亮透明、粗细均匀、筋道爽口的粉条,一袋袋的红薯粉条将“直通”海底捞、小天鹅等知名餐饮企业。

禹州粉条曾走进故宫博物院

禹州粉条加工生产已有余年历史,当地粉条制作技艺入选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禹粉”作为老字号产品,曾走进故宫博物院,参与“中华老字号故宫过大年”活动,香飘紫禁城。

“禹州粉条与紫禁城不是第一次‘邂逅’了,它还有段故事呢!”禹州市红薯制品生产行业协会会长、盛田农业创始人、禹州粉条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孙继周说,年农历腊月,乾隆皇帝到河南阳武(今原阳县)视察黄河口的合龙,品尝了禹州出产的红薯粉条,并赐予其“素鱼翅”的称号。禹州粉条不仅让皇帝“龙颜大悦”,在多年后的今天,仍然受到民众的喜爱。

“从七八岁看着父辈做粉条到现在已经40多年了。如今,古城、朱阁、郭连、苌庄、浅井等地已形成红薯种植带,但禹州粉条产业还未做大做强。”孙继周说,传承传统技艺,既要有匠心、坚守传统,还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为此,他组建了由5位博士组成的研发团队,先后投入多万元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其产品包含红薯粉条、蔬菜粉条、杂粮粉条三大类,衍生产品有酸辣粉、自热小火锅、粉条豆腐菜等。

他和博士研发团队在遵循传统制作技艺基础上研发的“鲜粉”,不需要发泡,放入滚烫的开水中,1分钟即可食用,且口感细腻、滑爽、筋道。传承数百年的禹州红薯粉条手工制作技艺,因科技元素的加入,内涵变得丰富了起来。

老字号求新求变,演绎不老传奇

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的城市,许昌出现过很多老字号。它们历经繁华与动荡,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中,或退出历史舞台,或愈加繁荣,生机盎然。

老字号图片由百度正版图库提供

城市在高速发展和变化,但老字号的初心始终不变。面对不断变化的消费市场和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如何才能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让传统老字号融入新时代?

记者从许昌市商务局了解到,我市目前已有“河南老字号”10个,这些老字号正以消费者为中心、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创造能够使消费者参与、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情感共振”的体验经济,在弘扬优秀文化,拓展品牌价值,壮大市场主体,稳增长、促消费、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为推动老字号创新发展,我市出台措施,通过商旅文融合、实施“老字号+互联网”工程等,引导老字号企业对接电商平台、新媒体,进一步提升老字号品牌的经济、文化和社会价值,让老字号为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同时,加强老字号经营网点保护,在老城区拆迁改造中,尽量在老字号原址或附近安置老字号,保留原有商业环境。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打造老字号特色商业街,汇聚各类老字号店铺,引导特色产品和服务集聚,带动老字号抱团发展。加强政策扶持引导,鼓励老字号企业建设博物馆、陈列馆、传习所,打造老字号文化体验基地和对外交流基地。站上新舞台,我们希望老字号以全新面貌,在时间的流转中焕发新活力。(记者张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zl/129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