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胶大补传说下,仅剩9只的海中熊猫

中科白癜风医院用疗效说话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干瘪、透明、泛黄、带着海水的腥气,干货店里的花胶看上去不过是一片晒干的鱼鳔,但传统医学认为,这种用某些鱼类浮囊晒干之后制成的花胶具有一系列治疗的功效。所以花胶跟海参、鲍鱼、鱼翅这三种海产干货并称“鲍参翅肚”,一起成为了“大补”的名贵食材,然而这些神奇的功效并没有得到严谨的医学证明。

今天,小南想和大家聊一聊花胶和濒危的小头鼠海豚之间的故事。

▲在香港,一公斤花胶据称可以卖出万港币的价钱。图源:中外对话网

国内最名贵的花胶是由黄唇鱼的鱼鳔制成的,也叫金钱胶。一小碗的“钱胶”的价格在一万人民币起步,因此这金钱胶是国内富人圈的送礼佳品,也成了少部分人投机炒作的目标。为了获取金钱胶,人们开始大肆捕捞黄唇鱼,到了20世纪中期,我国的黄唇鱼处于濒临灭绝的地步,随后被列入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

然而民间对于花胶的需求并未减少,于是黄唇鱼的替代品——远在美国墨西哥边界加州湾的石首鱼——被盯上了。但实际上,人们对花胶的需求不仅对了黄唇鱼、石首鱼的生存造成了威胁,还正在将世界上种群规模最小、最为稀有的一种海豚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黄唇鱼因其鱼鳔被受追捧现已绝迹。图源:国际环保在线

祸从天降:被连累的海中熊猫

墨西哥沿海边境小镇圣菲利佩镇此刻正是深夜。几辆全地形越野车正悄悄地开向一片偏远海滩,偷偷开船出海。一部分船员出海,一部分留在附近山头,观察着全副武装的海军巡逻船只动向,时刻监听执法部门的无线电信号,他们不是在走私毒品,而是在偷捕石首鱼。

▲被捕杀的石首鱼和因此丧生的小头鼠海豚图源:WWF

渔民用GPS定位藏在海里的流刺网。流刺网是一种在海面漂流的长条形渔网,但是这种用来捕捉石首鱼的刺网大小刚好能困住栖息在同一海域的小头鼠海豚。而小头鼠海豚一旦被网缠住,便难以逃脱,只能在刺网中挣扎,最后力竭溺死。

然而当地人并不在意被误抓的海豚,一旦抓到石首鱼,他们就开膛破肚,取出鱼鳔,放进冷藏箱,藏到船里。鱼鳔被带回陆地后就交给中间人,藏到汽车轮胎或者车底,运走做进一步处理,制成花胶。

有时,走私者也会用背包装上花胶,骑着自行车穿越荒漠,躲过军事巡查点。美国和墨西哥有很多空壳公司,私下做着花胶的脱水干燥处理和运输的生意。而驱动这一切的,正是万里外太平洋另一端的食客无尽的食欲和鼓起的钱包。

这些花胶中的一大部分通过层层走私,最后出现中国南方的干货店里,出现在豪华的宴席上,但是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小头鼠海豚为了一碗花胶汤而死去。

▲被渔网缠死的小头鼠海豚图源:WWF

无辜的小头鼠海豚,学名叫加湾鼠海豚(Phocoenasinus),属于稀有的鼠海豚属。它们也是鲸目中体型最小的物种之一,长约1.5米,重50公斤,因有很大的黑色的眼圈及嘴唇,被称为“海中熊猫”。然而令人心痛的是,如今的小头鼠海豚已经远远比熊猫濒危了。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小头鼠海豚保护团体的统计,由于非法捕捞石首鱼带来的间接伤害,小头鼠海豚从年到年就减少了90%。年时还有只,年时数量便低于只,年为约60只,年11月为30只,年3月则仅剩12只。

科学家原本估计到年才会完全灭种,但今年3月12日在墨西哥的加利福尼亚海湾再次发现一具遭刺网致死、高度腐烂小头鼠海豚幼崽尸体,目前最新数据显示,这种可爱的小海豚仅剩下9只了,小头鼠海豚离灭绝仅有一步之遥!

悬崖勒马:中、美、墨三国联合行动

难道就没人管一管这种偷捕走私行动吗?实际上,在过去的25年里,墨西哥政府颁布了许多计划和禁令,来拯救流刺网给小头鼠海豚的灭顶之灾。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在非法捕捞屡禁不止的加尼福尼亚湾,禁令并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

虽然石首鱼在70年代就登上了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单,但制成的花胶在繁忙的海关被抽检到的几率很低,即便被查到,海关人员也可能并不认识。所以,尽管“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中明确禁止加湾石首鱼的国际贸易,但是这条跨越半个地球的非法贸易链始终未曾断开。

年,美国海关第一次在墨西哥边境意外查获了非法入境的石首鱼鱼鳔,并发现走私数量巨大。花胶走私以及濒危的小头鼠海豚这才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zl/132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