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伸过来的两根冰冷铁轨一一中东

“中东铁路”简单地说就是以“哈尔滨”为中心,现在的“满洲里一哈尔滨一绥芬河”线,为“东西线”也称滨洲线、滨绥线的干线,总长公里,称北干线。“哈尔滨一长春一旅顺”为南支线,总长公里,也称南满线,中东铁路全长多公里,成“丁”形铁路。清代称“东清铁路”,后称“中东铁路”,年12月31日,由中国收回,成立哈尔滨铁路管理局。

中东铁路

年秋,沙俄未经中国政府同意,就派人到中国东北进行勘察,为什么?外国人不经中国政府同意擅自勘察、修铁路呢?我们看一下,当时清政府在忙什么?

北洋舰队

年,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正忙于中日甲午海战战败后的谈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清政府把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此时,外强内干的清政府束手无策,竞想出“以夷制夷”的策略,朝庭一些亲俄派,把希望寄托在沙俄身上,心怀叵测,狡诈、阴显而又想独霸东北的沙俄,佯装起了和事老,与德、法联合向日本施压,迫使日本归还辽东,这就是“还辽事件”,经过谈判清政府拿出三千万两白银,做为赎辽费,要求日军在三个月内辙出辽东半岛,加上战败赔款共计2亿2干万两百银。此次事件导致,沙俄在远东的地位迅速提高,为了对抗日本的压力,清政府实行“联俄制日”的策略,让沙俄以功臣自居,胃口、野心更大。

中东铁路

这样一来,早就觊觎、贪焚东北的沙俄,就有了资本和底气,年威逼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年8月就开始施工中东铁路,沿满洲里、绥芬河、旅顺展开,同年,年12月,俄国海军进入了中国东北港城旅顺,强行向清政府“租借”旅顺、大连港口,租期为25年,到期限可协商延期,充许东省铁路公司修建到大连湾、旅顺口的支线。

沙俄勘察队

年3月8日,由符拉迪沃斯托克(今海参崴)经三岔沟、宁古塔、吉林、榆树一路使来的一支中东铁路工程局,携带着价值十万卢布的银块等辎重,分乘三十辆大车,随行有工程师、气象技师、厨师、医生若干工人以及负责保卫的半个连步兵,共计五十多人,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之后,先遣队与之前留守在哈尔滨,田家烧锅的一批俄国技术人员会合,俄国人“希德洛夫斯基”用八千两银子买下,当地人叫“烧锅”的共计32间房子的地方,作为中东铁路工程局,开工初期,从山东青岛、烟台招来7万劳工,工程分为19个工程段,这也是“段”这个工程词的来历,东西满洲里至绥芬河分为13个段,南段哈尔滨至旅顺分6个工程段,后又陆续招募10万中国劳工,总计近17万多人的施工队伍,很多劳工永远地躺在了铁轨两侧的荒山野岭。工程上的一些技术难题,人才、工具购置实行国际协作方式,如火车头是从美国购买,兴安岭隧道特意从意大利北部特招名隧道工,为了筹措资金年,总股本只有六百万卢市,以赔赚按股摊认的方式,诱惑清政府入股万两,总行设在圣彼得堡的“华俄道胜银行”迅速落户中东铁路,年登陆上海,为日后中东铁路募集了大量资金。

沙俄在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的影响:

1、中东铁路暴露出沙俄独霸中国东北的野心,至十四世纪以来,沙俄窃取了中国东北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修中东铁路是先占后霸,形成既定事实后,在吞并的阴谋。由于各列强瓜分利益的不均,年贯通的中东铁路,引起另一个列强的不满,年,日俄为争夺在东北的控制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最终老牌沙俄以失败告终,再加之修西伯利亚大铁路耗空国库,国内民众怨声载道,尽而导致了年十月革命的爆发,动摇了沙皇的统治,使中东铁路没有变成沙俄强占东北的工具。

中东铁路头安岭隧道

2、中东铁路的修建,彻底暴露清政府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弱,让西方列强更加有持无恐,这也激化了国内矛盾,先是年的义和团运动,而后是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彻底终结了在中华大地近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中东铁路哈尔滨站

3、清朝对东北地区的“封禁”政策,也是造成沙俄入侵修筑中东铁路的主要原因,长达多年的“柳条边”政策,使东北长期地广人稀,各民族不能相融,更让东北边防力量削弱,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几乎为零,加重了清朝晚期边疆危机,大量原始的资源,让沙俄、日本列强垂延欲滴。

中东铁路总部

4、年7月,中东铁路全线通车,让荒凉的东北大地,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一跃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发达的地区,同时也奠定了近代东北重工业基地的地位,大量的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哈投资办厂,中西方文化再次融汇,极大地带动和冲击着国内的思想。特别是解放以后,中东铁路对一穷二白的新中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东北的大量资源通过中东铁路,源源不断地运输,有利地支援了国家建设。如今,中东铁路再次发挥有力作用,勾通着俄罗斯的贸易,任何事物都有两重性,对当时的沙俄来讲,中东铁路改变了世界格局,而对今中国来讲,中东铁路影响了中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haicana.com/hsyy/11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